![](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757/552c51127b998186.jpg)
朱自清在其文《诗与话》(收录于《论雅俗共赏》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有关新诗创作的严肃的话题,“跟老百姓学”。学什么?学老百姓的语言风格和简单质朴,能把事情说明白,老百姓能听明白。
提出这一话题的时代背景是,彼时正值白话推广运动,也是新诗兴起的时候。这一语言运动,是一场语言变革,由文皱皱的文言文,少数人能懂能用的文言文,到老百姓能懂能用的日常话、大白话。这也是一场“诗”走向和深入大众的语言变革。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从曾属少数人的雅兴雅趣,到普通老百姓和社会大众也能吟诵甚至创作,高高在上的“诗”走入民间,走到大众中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和转折。这个过程中。跟老百姓学,说老百姓的话,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正是朱自清在文中提出这一话题的价值所在。
诗走向大众,根本目的还是要赢得大众、教化大众。要实现这一目标,“诗”就不能太意象化,也不能晦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就是用白话来创作“诗”,为此,跟老百姓学,用老百姓的话就成了不二选择。
老百姓的话通常简单、直白、朴素,一听就懂。虽然简单直白朴素,但也并非像一些批判者说的那样索然无味,而是很多话同样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丝毫不会影响诗的意韵。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整体的角度,老百姓是天,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话如高天下的生命一般具有穿透力。老百姓也是地,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滋养着芸芸众生,老百姓的话,如厚土上长出的生物一样是鲜活生动的。老百姓的话,简单而富有穿透,丰富而极其鲜活,同样可以是富有诗意诗韵的语言。
跟老百姓学,用老百姓的话,曾是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声。但其内在的生命力并未过时,即使在当下也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并且远远超出诗的创作的范畴。
![](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757/0ad4a999f6c89d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