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100年前,还没有出现大众美学这个概念,而今,大众美学似乎有“取缔”主流美学的势头。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社会分工较为明确,艺术创作的门槛高,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资本、能力涉足艺术。并且受传统艺术的影响,艺术题材和形式相对固定,艺术家需要以艺术品为媒介产出具有政治色彩的价值观,所以艺术生态以宫廷艺术为主体。
西方文艺复兴,包括我国宋代之后,艺术种类丰富了很多,
面向自然的、表现自我的,开始出现新的尝试。但依旧局限于艺术家的活动,民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众真正开始主导艺术潮流,是从波普艺术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青年一代对刻板无趣,模数化、标准化的的现代主义憎恶之极,人的情绪被冰冷的钢铁玻璃混凝土抑制的无法抒发。为了脱离传统和现代,开辟了新的道路。
波普艺术认为艺术不必永恒,可以合乎情理的短暂。要注重消费者的情绪,企图消灭高雅与低俗之间的界限。换句话说,只要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一切手段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这是一次大胆的实验,复古元素和传统艺术被肆意嘲讽,各种怪异的街头文化开始出现,包括迷幻、嬉皮士。这种尝试的对商业而言是成功的,尤其是20世纪末,商品经济的上升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时尚潮流”。
由青年一代主导的波普风来得快去的也快,但从未消失,它们从绘画设计领域藏匿到了音乐舞剧中,并且不断创新。
互联网时代,大众美学卷土重来。人人都是“艺术家”,分享各种有趣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没有限制、没有门槛,就意味着平台内容必然良莠不齐,也在给恶趣味“合法化”。
前段时间很火的惊雷,点击量几千万不断被翻唱,即使在路上都有小孩子模仿。平台提供给了我们快乐,帮助我们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这一点非常好。但要明确一点,快乐不是艺术的定义,火不是好的定义,快乐只是艺术的情绪之一。是非曲直要有杆秤。
所以,喜爱是一回事,价值是另一回事。成人或许可以做到自我保护,但小孩子不会,他们沉迷于网络糟粕是无法自拔的,传递好的价值观,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