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发现自己对现状很不满意,是件很恐怖的事。
因为当你发现时,离改变的路可能已经偏离很远了。
不知不觉过成了现在这样,不自觉不自省,开始觉得得过且过挺好的。
突然有一天,发现收入只够过上紧巴巴的日子,如果想做点什么,要存很久。
不能怪诱惑太多,怪当年闺蜜想帮你一把考CFA你自己说太难,怪当年你报了catti,每天下班回家还是煲剧,报名当天成功睡过。
你想当文案,却惧怕广告公司的没日没夜工作,不敢从小公司开始练手,往大公司投简历就永远没人搭理。
你想提升效率,上班时间一到先打开知乎。
你想练笔,下班回来先想“看个电影吧”,连续剧看到深夜。有时写下几百字,好像已经完成了一周的任务。
你想锻炼,回家时就倍感疲惫,八点就往床上倒,十一点了,也就洗洗睡了。
甚至,还不止工作后如此。从大学开始,就是这样了。
还记得是浑浑噩噩过完大一后,清醒,发誓,一定要到专业第一,走学术道路。
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靠背记,很多知识点没有理解。
最终是专业第九。
我于是放弃了,大二下学期开始,仍是煲剧,找美食,撩汉子,日复一日。
精力打得蛋花汤一样散,网上说什么有意思就去尝试什么,旅游,泡吧,攀岩,搞活动,参加学校里各种娱乐性比赛。
有趣吗?有趣。舒适吗?舒适。什么时候不那么舒适呢?大三下学期,面对考研还是工作的问题。我还记得当年立志“学术之路”,然而考研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专业知识,却是夜市摊的泡椒凤爪和冒脑花。
大四,找工作缕缕碰壁,“尝试新事物”“保持有趣”带来的舒适感渐渐消失了,焦虑取而代之。
所幸,这些年唯一断断续续坚持下来的事情救了我——写作。
作品让第一家公司收留了我,并没有理想的薪资,我食之无味,最终试图自己“闯荡”,换了行业,跌跌撞撞到现在。
工作后有努力过吗?有吧,每次不超过十天,总共恐怕不超过一百天。
从大二被“立志第一实则第九”打败后,我没有反思,改进,反而自我放松,随波逐流,直到现在。
舒适,有趣,渐渐被现实包围,焦虑,不安,怀疑,失望,烦闷。
直至恐惧。
恐惧被人说“你的脑子怎么像一团浆糊。”恐惧被人说“你的专注力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
我问老公: “如果我是个脑子一团浆糊,下班只刷抖音开眼公众号的人,工资勉强糊口,你还爱我吗?”
他沉吟了一会,说,“爱。”
我安心了很多,还有点想哭。
我说:“你接受我一辈子这样吗?”
他说:“接受。这样不就是普通人吗?”
我鼻子一酸。我以为自己是不如普通人的人。
这段对话发生在几个月前。从那以后,我仿佛有点觉知,能感受到“普通人”,同事们,和以前的自己,都如何生活。
真真如工蚁一般,叼着食物沿固定路线来回搬运,日复一日。
偶尔也有不同的。一个同事为了给对象更好生活,自学软件,不那么忙时就开始做作品。当我觉察,我会有意识地靠近这个同事,试图弄懂ta如何想。
还有一位心怀写作梦想的,周末也会写上两笔,但平时并不提升效率,时常抱怨加班太多。
也会在脑子里给亲戚们列素描,亲戚中有一位典型,当年婚房只有一小间,厕所都是公用,一直没停过攀登,评职称,自己和家人工作从小城调去省会。我在想,常人如何抓住一个个机会,平时又如何做?
改变自己总是那么难。我在试图改变自己吗?不,恐怕只是慢慢不适应那个浑浑噩噩的自己了。
现在的状态,我想,是做一个负责,有长远目的生活的普通人。想要做什么,就能去做,就好了。
如何去做?当我打下这些字,就算是给今天的自己做了答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