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
刘辰翁①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②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③,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注释
①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曾有过短暂的为官经历,后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终不仕。他一生写有大量的诗词,多感时伤事之作,词风近辛弃疾。著有《须溪集》、《须溪词》。存词三百五十四首。
②梁燕:喻指亡国后的臣民。
③玉树凋土:喻指国破家亡。
赏析
这首词借写送春,实则抒发词人对南宋王朝灭亡的哀痛之思。全词共分三片。
上片写临安陷落,城池陡转荒凉的景象,表达词人内心的丧国之痛。首二句总领全词,点出送春主旨,暗含哀悼宋朝覆灭之意。三、四两句运用对比的形式写临安失守前后不同的画面,前句“秋千”、“芳草”写元军攻陷前城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芳草”一词暗喻送别,暗指宋王朝的灭亡;后句“风沙暗南浦”暗喻元军攻占临安时,朝廷君臣慌忙逃窜的景象,词人以“谁遣”发问,引人深思。接着两句词人思绪翻飞,以“海门飞絮”飘零之状喻逃亡的南宋君臣漂泊无依的命运,可见前景凄凉。结尾三句写词人眼前之景,极其残败荒凉,使人心寒。
中片以“最谁苦”开篇,“苦”字是此片主题,下面“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三句,为“最谁苦”的设问作答,暗喻南宋君臣和百姓亡国后的凄惨境遇。“想玉树凋土”以下两句,流露出词人亡国的悲绝之感。结尾两句,写“咸阳送客”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实则抒发了被迫离开故土的人们对故土的依恋。
下片由“尚来否”的设问落笔,全片写故国之思,饱含词人对故国的眷恋,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失望,以及复国的无望。
全词篇幅阔大,浩浩汤汤,哀婉凄绝,催人泪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