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在盛产闺阁淑女的国度里是很少有扬眉女子出现的,李清照是一个。上天给了她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又赋予她如同普通人一样对于温暖和爱的索求,她的痛苦与孤独皆源于此。
01
如果说人生像一盒巧克力,那么李清照一开始取出的那一块一定是最甜的。
她的起点太高: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王氏的祖父是状元王拱辰。
官宦世家,名门闺秀,这在古代是何等的幸运!她有机会饱读诗书,接触文学艺术。文艺这东西,在以“有用无用”为标准看世界的人那里,确实属于无用之物。但是对心灵的熏染、气质的培养,却是一生一世的。
李清照的童年一定是受宠溺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老东坡那开阔的胸襟豪放的情怀必将影响到他,所以,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李格非是高看着的。
李清照的诗文在少女时代就有外传,想必也是这位老父亲的功劳。我们常常在生活里看到有一种霸气逼人的男人,一旦生了女儿,好像变了人似的,整个成为“公主控”。女儿的一点一滴都忍不住想让整个世界知道。李格非固然不会如此过火,但身为才子父亲,对于女儿的才气产生骄傲的心理是难免的,甚至借在同僚面前显摆一下来获取心理的优越感。
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是名动京华,一首《如梦令》一出,整个洛阳纸贵。整个汴京都知道“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少时被有智慧的人宠溺长大的人,往往是以自信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的。她不缺爱,她知道欲望的东西是可以被满足的,所以敢于直视自己的欲望,不被世俗所囿,关键时刻,听取内心的声音。
李清照第一次面对自己的欲望是从那次“和羞走”开始的: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那个晚春季节,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羞少女李清照在花园里荡秋千。汗水湿透了衣裙,鞋子也荡掉了,头发上的金钗也散落了。在这个最青春活泼动人的时刻,遇见了他——客。
人生若只如初见,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恍然乱了神——和羞走。
但砰砰砰的心跳声平静下来,又忍不住倚在门边回头偷看那个俊美的男子。偷看的眼神扫过去的一刹那,他的眼神正好撞了过来。于是,连忙折过一枝已开谢的青梅遮住脸,佯装只是在嗅。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客人一定是李清照后来的丈夫当时的太学士赵明诚。
想那赵明诚也是懂得情趣的人。他对父亲说:“老爸啊,我做了一个梦,醒来只记得这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哎呀,这梦做得也太含蓄了。幸亏身为宰相的老爸赵挺之悟性更高:这几句可不就是“词女之夫”嘛,整个京城堪当才女之称的可不就是李清照一人?
一桩美满的姻缘就因此被成就了。
02
李清照爱情的前半段是幸福的。
她在一首词《减字木兰花》中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意思是让郎君看看: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啊?
这句话就是现代版“你爱不爱我”的译文。古人不轻言说爱,但求爱的心理千年来却是相通的。李清照能娇羞问“我美还是花美?”,一方面是出自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确信“你爱着我,而我,就是要让你说出来”。
也曾有过家庭纷纷扰扰之困:李清照的父亲被打成元祐党人,贬到蛮荒之地。李清照请身握重权的公爹为父亲求情,公爹不肯。李清照愤而写诗挖苦:“炙手可热心可寒”。敢这么肆无忌惮地挖苦自己的公公,真的佩服李清照的勇气。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清照此时和丈夫的关系一定是牢固的,如果赵明诚只是“父亲的好儿子”,李清照倒是要顾及一下此言的后果。
李清照自由率真的性格可见一斑,其实一生爱美爱自由的李清照心里始终活跃着道家的思想。她的号“易安居士”就是源于陶渊明“依南窗以自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思。
在1108年,24岁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返归青州故里。从此,这两位学者隐居田园,收集金石书画,真的挺羡慕赵明诚这样的官二代,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在青州有父亲建成的高楼别墅居住,喜欢金石文物可以四处搜罗购置,他和李清照搜集的金石书画古物文物塞满了十间库房,比起今天一个县级的博物馆了。
青灯一盏、双影映壁,志趣相投的世界里只有相知的快乐。两人一直过着如同新婚般的生活。在赵明诚去外地搜罗金石的时候,李清照倍加思念,那首传诵很广的《一剪梅》就出自此时: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人常玩“猜书斗茶”的游戏。以是否猜中书页来决定饮茶的先后。想一想在夜色初罩大地的傍晚,两人猜一猜某个故事在书中的某一页,猜中了即举杯大笑。那些小儿女的情趣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愈加浓厚与升华。
好的夫妻,爱到最后,爱的都是灵魂。
03
谈起李清照和赵明诚,人们往往记住的都是这一段甜蜜,然后失明性地忽视了他们爱情的后一段的苦涩。
这一段是从哪里而起呢?
或许是从李清照没有生育能力开始?
或许是从赵明诚重出江湖开始?
在青州隐居10之后,赵明诚厌倦了隐居生活,又走上了一条仕途大道。盘根错节的官场资源让赵明诚一下子就坐到了莱州太守的位置上,随着官场的得意,赵明诚身边还多了一位二太太。
虽说在古代这也属于平常事,遇上个大度的夫人即便丈夫不提也会主动帮丈夫纳妾的,就像苏东坡纳了夫人王润之的丫鬟王朝云一样。
但是,想想看,李清照也不是做那贤妻良母的料。她是一个如同林黛玉一样性情高傲的女人,焉能容得下爱的背叛与分享?
赵明诚管不了这些,古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携带着新夫人去赴任了。
耿耿长夜,孤凄宅院,留下的是茕茕孑立的李清照!比孤影更让人心痛的是爱的背离!
不知道过了多少辗转难眠的日子,不知道人比黄花瘦了几遭,耐不住那思念的苦、寂寞的苦,李清照在赵明诚出仕一年后,起身看望为官的太守大人赵明诚。
几多辗转颠簸后,李清照来到了莱州。
赵明诚对这个夫人的到来猝不及防,来不及考虑就安排到了书房。于是,和在青州相同的夜晚出现了:一盏孤灯、一屋书籍、一行泪。
和情感疏远相统一的是人的变化。那个致力于学术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场酬唱的粗鄙俗吏。李清照又一次毫不客气地写诗说: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人最怕的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人的样子。很不幸,赵明诚在官场上没能免俗。
赵明诚任期没有结束,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朝野上下一片混乱,这时赵明诚又被调任京城建康的知府,在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夜晚,城内发生叛乱,此时,身为太守的赵明诚把人性中的那点胆小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然缒城而逃。
想那赵明诚还是有良知有底线有操守的读书人,只是实在抵挡不住对死的恐惧,所以有这样的偷生行为。事情过后,他也悔,他也恨,特别是面对李清照的时候,他懂得这个女人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他。当年娶李清照是爱她的才华,今日这才华却变成了沉甸甸的压力。
缒城事件发生的第二年,赵明诚得急病身亡。李清照时年46岁。
04
46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年龄。有许多人会觉得,到了这个年龄了还谈什么爱?要什么爱?
李清照很被当时和后世的学者所诟病的一点就是“晚节不保”。节是什么?节是你只要一个男人订婚了,哪怕一天床没上,你也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也就是说你的生命附属于另外一个人,你从来没有自己。
李清照是没有自我的人吗?
显然不是,她的自我意识比谁都强;她过往的经历、她的才情、她的人格追求注定了她在做自己,谁也夺不走她的独立人格。
所以,46岁的李清照选择了再嫁之路。
一定是有风言风语的,今天46岁的王菲再爱谢霆锋都变成了许多人手舞道德大旗讨伐的对象,何况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如果李清照拖了一双儿女,穷苦潦倒或许会被某些人理解:为了生活,低一下头也是可以的。不过也未必,因为王宝钏寒窑18年是男性社会为女子们立下的一个标杆,他们宁愿王宝钏们在寒窑里冻死,也不肯让她走出寒窑寻找温暖。
李清照偏不。她爱赵明诚是事实,但也未必爱到你人都死了,我心也陪你死亡。李清照对生命、对自然、对爱、对人生永远保持着鲜活的感受力,这让她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李清照的前半生毕竟太顺利了。她衣食无忧、足不染尘,手上没有烟火气。她是活在自然里、活在书本上、活在大堂画上的女子,对人性的恶还没有足够的体察。
所以,她没明白张汝舟找她,一方面是贪图她的盛名和社会关系,多少男人希望依附着裙带关系向上爬啊?另一方面又是贪图她的金石书画这些财,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十个仓库的金石文物价值有几何?
所以,他对李清照极尽“好”,虽然这好里藏了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爱情保卫战”中的涂磊劝电视机的女性说:“不要看男人追你时候的好,那个好是手段,追到你是目的。也就是说好是有所求的。”
想想李清照那时也是累了。站在历史的洪流中,走在逃亡的路上:带着她视之如命的一车又一车的金石文物,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山一重水一重,水迢迢路遥遥,途中又遇金兵焚掠,随手携带的几箱文物又被盗贼盗走。
乱世中,每个人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当感觉到一个人的生命像一枚秋叶一样随风飘零之时,那种孤苦感不安定感就愈加强烈。此时,张汝舟就是有点滴的关怀都让人感觉弥足可贵。她急于安置一下自己零碎不堪的心灵。
张汝舟很得意自己的如意算盘。却从结婚的第一天就发现在财产支配上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张汝舟心里是这样想的:“你嫁给了我,你就是我的人,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在李清照那里,“这是前夫所托,舍命都不能丢的东西。”当两个人的对话不在同一平面的时候,张汝舟立刻撕去温情脉脉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用“家暴”来填补自己欲壑难填的心灵。
李清照到这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认识过这个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清照是何等心性高洁,性格又是何等的刚烈!但那个年代从来没有离婚一说,为了摆脱这个人渣,李清照走上了鱼死网破之路。
先前在无意之中,得意忘形的张汝舟曾对李清照说出他的官职是作弊得来的。李清照就用这一点以“欺君之罪”把张汝舟送进了监狱,虽然以宋朝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什么原因女人都要坐两年监狱。天朝真是什么奇葩事都有!还是朝中有人好做事,李清照在监狱里只呆了九天就被家人“捞”了出来,结束了和张汝舟这一段不到两个月的婚姻!
当历史读至这一段的时候,我真为李清照击掌叫好!不苟且、不隐忍、不含混、不拖泥带水,不把自己置身于四顾渺茫的孤绝境地!几千年的天朝大国少见这样的扬眉女子!
但焉能不痛?尤其当雁字回首、当薄雾浓云、当风住尘香花已尽、当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时候,只有百无聊赖地坐着,凄凄惨惨戚戚,听任那阶前冷雨,点滴到天明。
直到那首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声声慢》横空出世,李清照的艺术人生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05
李清照无疑是孤独的:她不幸生活在一个男性话语主宰社会的时代。无论在男性世界还是女性世界里,她都是孤立的。
灵魂寻觅另一颗灵魂而不得,李清照一生都陷入在没有旅伴的漂泊途中。
李清照垂老之年,膝下无子女,有友带一10多岁的小女孩来家中玩。女孩甚是灵动。李清照自愿为师,欲授其生平所学,岂料那个孙氏小女说了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当真是倒抽了一口凉气,一生自负瞬间碎了一地。很多年后,那个我还是很喜欢的诗人陆游在为这个小女孩写墓志铭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言辞之中对孙氏女子所说之话颇有欣赏。
我本以为,李清照遇到陆游这样的人,会和他一杯豪饮,诗酒话英雄。看来,女儿身是原罪,李清照是生活在主流的男性世界和卑微的女性世界中的第三种人。
李清照的孤独,超越了感时伤春,超越了春花秋月,超越了个人爱情,他有着更开豁的胸襟和世界。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铮铮之音是弱女子所能挥毫写下的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站在海边,李清照随着海风鼓起的是向上飞扬的气势。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杯土。”这是国仇家恨,忧民之痛!
……
把李清照和林黛玉作比又有所不同。林黛玉的孤独中多少带着点孤僻,是害怕遭受到伤害;李清照的孤独里却是一份孤傲,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所以,真正的孤独是属于强者的。李清照是那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人:在漂泊流亡的人生岁月里,她铮铮傲骨立世;在日常细碎生活中,她感悟着“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她的孤独是源于智慧,源于高处不胜寒。
她站在天山顶上,四顾渺茫,云里梦里只能让灵魂飞翔。
当上天赐予她超人才华的同时,也给予了她注定孤独的命运。
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网友评论
高处不胜寒
独舞无人赏
她叫易安,却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