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和精髓,通常是以经典书目的方式呈现,以读诵走入我们的生活。国学班及圣贤文化,听起来总觉得是小众范围及小众之事,似乎并没有真正在大众中普及开来。
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原本就不多的少数人抱持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一遍遍的念诵中似乎并没有取得真经。
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智慧很少有人能真正受用。家长们引领着孩子、老师们带着学生,把它当做知识一遍遍的读诵和记忆。
行而后知,这个词的出现让我有了一份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需要把学到的知识拿去实践,通过实践得到体会,这才是真正的知。如果知行不合一,知是知、行是行,那么知识永远成为不了智慧。
在生活中实践和体悟,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营养的过程,知识成为营养后才真正属于自己。在行为中用知识去观照,让它成为指导自己的一种力量,这时知识就真正成为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除了学习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和行,拿到属于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而所得所悟,是行而后知。
如果所学到的东西没有融入到行为和自己的生活中,那它就不是自己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让所学为己用,真正成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源泉。学问不在于多,学多少、用多少、行多少,这就是最好的知和识。
知识是由知和识构成,我不知道是否能理解为知道和识别。知道意指理上的明白,识别意指事上的应用。理上能明白,事上会应用,是谓知识。这种知识不再是理论,它在生活中生起了妙用,自然升华为智慧。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否也是在提醒我们: 行走的过程中,知识需要化为力量,帮助我们更好的前行,而不是成为一种束缚和执着。这样的知识才是智慧,它已化为光明,照亮我们的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