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里,抑郁、悲伤、无助等种种情绪引发的嫌恶自驾模式的亲临,让我不得不继续来关注分离和丧失的议题。
我回想:我的不舒服因何而来?害怕失去,害怕被孤立,害怕那种羞辱感的到来。这个害怕,会让我联想到生活里的一些情境:在别人的世界里,看到我曾经的“闺蜜”。
又一次看见了自己。我看到自己:很在乎关系,很在乎过往的那份友谊……所以,我把她当作自己的闺蜜。
亲爱的自己,你真的这样看:她是你的闺蜜,是吗?在童年,在过去,她真的是我从小玩到大的、见面无话不说的那种朋友。
请你再仔细回想一下、体会一下,她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是滋养多一点,还是不舒服多一点?
毕竟一起走过一段路,也互相支持过。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她带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嫌恶多一点。在我内心里,真的有种厌恶的感觉,我极受不了她没有边界的侵犯和操控。比如,她常常会一不留神就钻进我的卧室去察看什么(无论我如何声明:别人家的卧室最好别进去)……比如,她会莫名地问起一些我极不愿意叙说的个人隐私事件(尽管我明示:我不想说这个)……比如,她还会突然闯进我的世界,来要我的陪伴(她逼问我答案:你还是没有把答案告诉我)……比如,蹭我的读书会,一再当众挑战我、否定我。无奈当时的我功力尚浅,一激就炸(虽然当下的我认为:她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她是负责来成全我活回完整自我的爱的使者……但依然不能视之为虚有和须有!功课完成了,感恩和慈悲也有了,我原谅了自己,也原谅了她。但是,我知道,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老师说,我将对方视为闺蜜,对方未尝视我为闺蜜,也未尝能给予我同等的亲蜜回应。同时,当我的需求提升了,资源也需要重组了,她不一定能适合和满足我现时的互助、互利了。
老师还说,读书会上,我是带领,我不是董董。主持读书会是我的工作,而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分开的,让界限清晰起来。当我回到生活中,我没有义务还要做一名疏导师、指导师,所以我只是那个平凡的董董,卸下咨询师身份,放松自己。
老师又说,生活就是做加法的同时,还要做减法。地球上14亿人,没必要让他们都喜欢我,如果归错、归罪给自己,那对自己太不仁慈了。
被老师这么一陪伴,不由得让我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看自己,我提问自己:主持人要在读书会上做什么、怎样做?
一边写,一边梳理,终于梳理清晰了。读书会上,我放下个人角色,完全放空自己,去陪伴;读书会上,我只是一面镜子,而所有的伙伴也都是我的镜子,然后,我要尽力去做一盏灯、一束光,照亮别人,同时也要照亮自己;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我做不到的时候,我要运用一种新方式,去原谅自己、补给自己。甚至必要的时候,去试错一次,去混蛋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不会毁灭。就算毁灭,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再来!
是啊,放下过去,人生路上,有必要及时做一些断舍离,即使是朋友。然后,给自己多一点豁达,多一点洒脱,多一点无条件接纳。
女人最好的闺蜜是独处、空间、音乐;健身、读书、养花。不聚众不八卦,宁可孤芳自赏,也不同流合污,烟火里谋生,月光下谋爱,文字里谋心,音乐里谋魂。
世界的本质:这世界,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当你清澈,世界也就干净了。
董董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