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读书更文800字点赞
理上顿悟事慢修,理事圆融有清凉

理上顿悟事慢修,理事圆融有清凉

作者: 大自然在召唤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04:30 被阅读0次

一位长者给我发来一段语音的笔记:生活不在别处,脚下就是前方,当下就是全部!声音中透着十足的底气,还有浓浓的喜悦。我想,这是在感悟之后的畅快,是卸下包袱的轻松,是活在当下的清凉,是内心柔软的喜悦,也是未来一直的方向。

道理人人都明白,可在理上的明白可能就在瞬间,但事上的践行却要生生世世,把感悟到的理变成自己的呼吸,变成自己的心跳,你就变成了它,它已经变成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没有区隔与分离,这时候就是理事圆融,再也没有疑问了。

今天读雪漠的《世界是心的倒影》他举了一个例子:

沙漠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很消极,一个人很积极,一个人积极但也随缘。

当这三个人都只剩下半瓶水时,消极的人就会感到恐慌,积极的人就会为自己还有半瓶水而感到欣慰,积极但随缘的人会珍惜它,并悠然又警觉地寻找水源。他怎么知道自己一定能找到水源呢?

其实,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无法控制好多东西。所以,他宁可享受当下,也不愿意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无穷无尽的妄念当中。

他只管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就安住于坦然与宁静,不去想为啥自己不多带一些水,不去想啥时候才能找到水源,也不去想自己会不会渴死,更不会专注于身体的焦渴。

在生活中,处处要面对着让人产生情绪的事情,在冷静的时候,都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好的,但遇事的时候,就会进入到自己的惯性模式,这就是习气,是一个人的思维运作模式。

一位朋友在我们行业内的技术是很好的,也是我们公司的技术部高工,全国各地的维修都会向他请教,有很多没有基础的人问他的问题就会让他感觉到可笑。等到他自己离开公司,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跟我说,回去一年,那里的全部客户都是我的,那些啥也不会的人的地方的活也是我的。

一年过去,他手里有了不少活,但离他想像的却有着很遥远的距离。

我们再探讨的时候,他也从原来的意气风发状态变成了想不通,他们什么也不会,甲方怎么会找他们呢?我只能用福报的说法来解释一下,每个人的福报不同,面对的境况不同,但不会按照一个人的意志变得无限扩张。我相信妈妈说的土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只有经历了高低起伏,从事情中体会无论积极地还是消极的,其实,就是一堆杂念,想的多了,也许就会迷失在自己的念头中,误认为那就是真实的,只有停止那些念头,一个清明的世界才会重新显现。神秘而未知,广阔而无垠,充满了活力,当然,也充满了变数。

一切都定死的世界还有什么意思,一场知道结局的游戏还有什么吸引,让心活起来,积极而随缘地生活,就会在当下体验到自己拥有的一切,享受这个生命的赐予就是幸福的。

相关文章

  • 为什么你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人生?

    理可顿悟,事需慢修。

  • 理事圆融

    最近一直在感受这个词,发现真正能做到这样,不仅是内在足够成熟、稳定,能够为自己负责,有深厚的力量支撑个人由内而外的...

  • 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持续阅读,探索反思,情绪日更第983天。 我发现所有的顿悟,都是渐修的结果,从量变到质变。 理上可以醍醐灌顶,事上...

  • 无题

    理可顿悟,事必渐修

  •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 顿悟和渐修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

  • 理事圆融即智慧

    在践行中,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激发我不同的思考。 我没有要求,我的思考具有什么样的高度。决定我思考高度的,和我成长阶...

  • 【2022-05-23】换个角度看看

    18:00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 ...

  • 顿悟与渐修

    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书《楞严经》中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 如何理解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呢? 我简单分析一下...

  • 碎言

    道可顿悟,事须渐修 。道理可以一下子明白, 事情则需要慢慢地完成。 顿悟是智慧,渐修是实践, 光有智慧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上顿悟事慢修,理事圆融有清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sr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