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什么时候来呀?”
“忙完手头活,我就去。”
时间上午9点多,我给婆婆打电话。老公因工作变动,接孩子放学成了家里一大难题。于是我想到了婆婆。
第三天,婆婆来了。背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有黄灿灿的玉米面、宽宽细细的面条、外面裹着亮晶晶盐粒的盐鸭蛋、带着湿润泥土的蒜、刚从地里摘剪出的嫩绿嫩绿的蒜苗还有一个金黄色的大南瓜。这些东西仿佛能吃一个夏天。我把它们摆放在地上,如同回到了乡村,浓浓烟火味扑鼻而来。婆婆来了,是带着家一起来的。
婆婆,跟我这个南蛮子比,可谓高大魁梧,曾经穿着8公分高跟鞋的我站在她的面前也自惭形秽。深深浅浅的皱纹布满她的脸庞,特别是眼周围那块肌肉松软下耷得更加厉害,皮肤粗糙的如同没有上釉的陶瓷。未见过她年轻时的模样,却从她的大眼睛和脸庞上看,应该算得上是个美丽的女人。如今,漫长的岁月将她打磨成一个标准的农村妇女。
婆婆到家后,躺在床上。由于晕车昏昏入睡差不多一个下午。晚饭我熬了点粥,叫她起来吃饭,看她疲倦的样子,我的鼻子一下子心酸了起来。劳苦的女人,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更没有跟老伴分开过,而今为了孩子的孩子,甘愿吃着晕车药一路辛苦来到儿子的家,来到这个被乡下人称之为牢笼的地方。
为人父母,或许都是这样。苦了自己也不会苦了自己的孩子。
楼下有个退休的老太太,有次跟我聊天说,退休后她的工作就是照看孙子。
原来老太太是一个教师,去年退休,刚退休在家儿子儿媳就叫她过来照看几个月大的孙子。每每下班的时候都能看见她推着婴儿车,孙子坐在里面吸吮着白嫩的小手,咯咯地发笑。这是一福生动的天伦之乐图,也是一个老人或者是更多中国老人的晚年生活缩影图。老太太有时跟我抱怨,她的儿媳妇对她不是很满意,嫌孩子照顾的不够好。语气中夹杂着无奈和悲凉。我静静地听着一个老者来自心底的脆弱诉说,心中的弦被拨乱得七零八碎,而她那委屈和心酸的眼神在我的心头久久地挥散不去。
在父母的心里,孩子的世界大于全世界。在孩子的心里,谁才是全世界呢?是自己年迈的父母?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更多别的东西... ...
曾经我跟朋友说,等我年老的时候我将出去走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味异域风情。然而想到我的婆婆,想到那个老太太,我在想等我年老的时候,等我们年老的时候,会不会也要去照看我孩子的孩子呢?会不会也要带着委屈度过晚年呢?
据调查,中国人在世界上算是最拼的人种,却也是拥有幸福感很少的人种。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学业、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和生存,要付出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时间,等年老的时候以为可以卸下重担好好休息,干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点自由独立的空间,然而为了孩子,爱永远比自己的自由更重要。
看过一篇文章,每个幸福的家庭背后都有父母的艰辛。是啊,父母年轻的时候为子女撑起强大的保护伞,为子女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年老的时候他们或两地分居;或长途跋涉;或忍辱负重,再做孩子的孩子的保护伞,哪怕这把伞已经褪色、已经破旧,只要还能有点用处,他们仍然会精神抖擞地撑起一片艳阳天。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这是父母给我们最深情的爱。他们深情地爱着我们,却唯独忘了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