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最后一天,刚到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我,被安排在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作为培训经理,要宣布来年对全体员工的培训计划。
自从五天前接到这个任务,我就开始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我知道这是boss想要了解一下我的能力,以便于他决定是否用我。
而让我紧张的理由有四条:
第一,我初到公司,也是他们第一任培训经理。
第二,我第一次进入金融行业,公司里哪怕是最新的员工,恐怕也比我资深几天,现在却要给他们培训。
第三,我的年纪居中,这里至少有一半人比我年长,而所有人却都要叫我李老师。
第四,在我过去的6年的演讲生涯当中,没有一场我不会紧张,而现在第一次露面就将被人看穿。
听完这四条理由,你应该可以发现,我是一位资深的培训讲师,更是一位资深的“紧张综合症”患者。非常矛盾。
尽管我学习过无数个克服紧张的方法,收集了无数篇讨论克服紧张的文章,但我更擅长的是,为自己制造紧张的理由,和营造恐怖的气氛。
在等待上台的时候,我已经心跳加速,呼吸速度比平时快了30%。随着登台时间的临近,这种症状快速加重,无论我做多少次深呼吸,也阻止不了两条腿的抖动。
当会议主持人报到我的名字,我几乎是踉跄着从座位上站起来,拖着僵硬的步伐走到台上。
我向台下看去,100多位员工,穿着非常职业笔挺的黑西装,端正地坐在座位上。最前面一排是所有公司高管和领导,最后面还笔直地站着两排没座位的西装男。
会场里强大的气场和刺眼的灯光,让我瞬间被冲击得头晕目眩,那四条紧张的理由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循环,就像一遍遍的紧箍咒,削弱着我的信心。
我开始说话,声音变得大而急促,听上去肯定慌乱不堪。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得落下,我不得不一次次用手擦掉。我几乎快要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却对台下每一个人的神情捕捉的分毫毕现。
当我再次用手擦汗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台下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女部门经理,跟她身边的一位男同事在说悄悄话,他们还露出了诡异的笑容。我想,他们一定在议论着我的狼狈。
所幸的是,我勉强支撑着讲完了所有要讲的话,然后假装淡定的下台了。
之后的整个半天的时间里,我一直处在沮丧的心情当中。下班前,女boss叫我去她的办公室找她,我知道我要失去这份新工作了。
也好,反正经过一下午的懊悔,我已经坦然接受,做好了心理准备。
BOSS终于开口了,然而她接下来说的话却让我目瞪口呆:
你今天的发言非常棒,总经理对你很满意,员工也反馈非常期待你以后给大家带来的培训。好好加油,按计划开展你的工作吧。
听到这里,我当时内心可以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有那么0.5秒,我曾一度怀疑她说的是反话,但随即我从她的眼神当中确实看到了真诚和肯定。
当然我没有流露出我的惊讶,而是故作镇定地告诉她,这些培训计划都是我过去的常规性工作,所以自然比较熟悉。
BOSS满意地走了,而我的世界观在那一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发现,原来有时候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我仿佛看到了,困扰我多年的紧张综合症,有了被治愈的希望。
从那以后,我发誓一定要找到真正能够解决紧张问题的良方,让我彻底从中解脱出来,完 完全全地释放我在演讲上的天赋。
在之后整整三年的工作当中,我做了无数的研究、观察、访谈、辅导和自我剖析。终于解开了紧张综合症的谜底。
我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着站在舞台中心挥洒自如、魅力四射地表达自我的梦想。我还发现,至少85%的人都被紧张问题所困扰,而这些人几乎都对紧张有着错误的认知。
在这里,我将分享促使我进步的认知,带你走出六大误区,为你揭晓紧张的真面目。
第一大误区:内向的人更容易紧张?
这是人们对内向型性格的一种误读。人们往往以为内向型性格的人不太敢于表达自己,所以当内向型的人在台上表现紧张的时候,就会错误的归因于内向。
其实内向和外向只能说明一个人的注意力更多关注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关注在外部的人和事。
我就亲眼见过一位女孩,平时在私底下爱说爱笑,非常闹腾,在人群中总是扮演搞气氛的角色,绝对外向。
可是每次公司开会,让她当众发言的时候,只要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她立刻从脖子红到耳朵根。
反观内向者中,也有很多名人可以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偏辟入里地阐述伟论。比如上一届的美国总统。
李开复就曾在自己的书《世界因你而不同》中写到“我和奥巴马都是内向的学生”(他们曾是同班同学)。我相信这样的例子你一定可以例举很多。
第二大误区:自卑的人更容易紧张?
自卑与内向这两个词常常被人放在一起形容某个人的性格特征。自卑也就不可避免地为紧张背了锅。
其实自卑和自信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即便非常自信的人也会对自己的某一方面自卑。
即便是一个明确知道自己讲得不错的人,他反而可能因为这种自信,导致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不允许自己的演讲有任何的瑕疵。
这种心理会给他造成巨大的压力,特别在前期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类似的例子在奥运赛场上,比比皆是。
相反,那些从来没对自己的演讲效果抱有期望的人,却会因为这种无所谓的状态,而显得从容不迫。佛家说的无欲则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大误区:你必须讲得完美无缺,才会被认可?
这一点比上一条更深了一层意思。自信的人之所以也会紧张,往往是因为不接受自己表现当中的不完美。
然而绝对的完美几乎无法做到,所以紧张就常常难以避免。这样的误区,来自于对观众的误读。
其实观众坐在台下听你演讲,并没有在期待一场零缺陷的演讲。他们的真实需求是,希望能听到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有意思的故事。没有人会坐在台下一个小时,只为了挑你的毛病。
哪怕再伟大的演讲家,也会有出现语病的时候;他不是上帝,一定会有观点有失偏颇的时候;而他的风格也绝对不可能讨好所有类型的观众。
接受缺憾,多关注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瑕疵。
第四大误区:你必须让所有人满意,才能算成功?
有时候演讲者应该向电话推销员学习。一个电话推销员,每个月要打三四千通电话。一百通电话里,可能只有1个人相信他。
如果他用别人的否定、拒绝,甚至是谩骂来评估自己的成败,那他一定早就疯了。
事实上,真正给他带来成功的,是那一个接受他的人,而不是另外99个。
当你在讲一场产品说明会或者是招商会的时候,台下的100个人,大概有40个是过来蹭礼品的,有30个仅仅是过来了解下行情的。
还有20个当中,有的是固执的守旧主义者,有的甚至可能是同行派过来的无间道。
剩下10个才是真实的潜在合作者。有时候你需要打动的,只是最关键的那10%。
第五大误区:紧张是有害的,它必须被克服,否则你就无法演讲?
事实上,紧张这种应激反应,是人类通过长期进化而来的一种防御机制。
当你在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身体快速释放肾上腺素,让你血压升高,心跳剧烈,整个人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以应对紧急状况。
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你在演讲中表现得更有激情,反应更快,发挥更为出色。
有些运动员之所以在赛场上被称为临场发挥型选手,常常在大赛中表现出超出平时的水平,就是因为他在万众瞩目的环境下,进入了这种亢奋状态,而亢奋的程度正好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紧张有时候就像癌症,你越是激烈地驱赶它,对抗它,它越是反弹得更加厉害。
相反如果你采取与之和平共处的策略,接受你会紧张的事实,适应这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它的负面作用随即消失。
至少现在你知道了,作为职业讲师,我的前六年演讲生涯,也是在极端紧张中度过的。
第六大误区:你没有资格给比你地位更高的人做演讲的?
这种场景其实常见,无论是公司开会时的汇报总结,还是面向投资人演示商业计划。
就像我开头描述自己的经历一样,当你潜意识里认为台下的人比你更强大、更聪明的时候,你必然会把自己站在台上夸夸其谈这件事看成一个笑话。
在内心嘲讽自己无数次后,气场一旦垮掉,兴奋自然就恶化为紧张了。
而一个对演讲有着正确认知的人是这样思考的:
当我站在台上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并不是一种把我压倒的压力,而应该是能量的加持。
台下每一个期待听到好内容的目光,都在强化着我演讲行为的合理性。
即便其中另有几个挑刺的异类,那我也应该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他们忽略不计。
转换思考方式,立刻乾坤扭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