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作者: 枫林夜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23:29 被阅读0次

    成长的记忆,莫过于书单。

    我们嘴里一边说着个性和性格,一边被不同的书单格式化着。自己喜欢的格式,便成了今天的性格。

    打小爱书,因为看书可以沉浸在一个超脱身边人的环境里。把自己埋进去,即便坐在你身旁,也相隔千里,不再出来。

    小学的时候喜欢的是小人书,插画简单,依稀记得西游记啊水浒传啊之类的,却不喜欢看电视,电视太吵了,又显得幼稚,人物的形象和动作都显得那么低级。

    到了初中,便是江湖。金庸古龙梁羽生,所有课堂都曾被收过书,甚至有老师因为关爱而对我进行了家访。没了插图,干瘪的文字里孕育着不可限制的想象力,人们所说的插上翅膀,扯淡,翅膀怎么可以到达想象力能到的境地呢?身边儿时的伙伴随着青春期的成长,江湖从此根深叶茂。却不喜欢他们江湖的方式,无非是打游戏机逛舞厅,或者个性深处的安逸作祟,吵闹始终没有对我构成吸引力。

    高中是个对立忧郁的时期,一边在课堂里努力学习着议论文的书写,整理着思辨的逻辑关系,达到每篇文章都被当作范文全班朗读而后沾沾自喜,一边又深深迷恋情感描写细腻的文学作品,三毛,席慕蓉深到灵魂的语言刻度,让我徜徉推敲而不得其解。温度,是唯一可以感知的介质。

    一个和历史老师翻脸的文科特长生最终成了理科高校的学习文化部长,这便是我的大学。因为对专业的无感,成就了整个大学期间的爱好滋长。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到《资治通鉴》,从被高数老师深深吸引的心理学到各类宗教读物,读了不晓得多少浅尝辄止或者不明就里的书,然而从未明白,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抱着恐慌和迷惘,毕业了。

    到了深圳,这个年轻人大把机会而又很难找到出路的城市。心理上有了一个很舒适的成长基础,就是身边没有亲朋,只有陌生让自己去探索感知。万分感激当年自己的勇气,最终还是拿了上学时候发表的作品,成了文案的一员,感谢那个胆大的聘用者,虽然最终形同陌路名字我也不再提及。那是一段奋勇前进的路程,从卡耐基到陈安之的成功学,从朱玉童到叶茂中各种姿势装逼的营销大师,甚至迈开了思维的脚步,膜拜各种4A广告公司的策略书籍,让自己的成长变得逻辑和感性并进,开始在兴趣和职业中找到了如鱼得水的快感。

    然后,然后离开深圳了。算是对自己无知创业的惩罚,一切用牛逼赚来的钱,用傻逼的方式亏了回去。跑步吃素听经,一百天以后从170瘦到了127,二次创业。

    其实总觉自己只是个谋略者,不适合创业,年龄越大,真性情盖过了钻营,心理舒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舒适的生活方式本来就是对立的,而让自己心安是因为来自心底的坦然。

    选择了自己的最爱,也是成名立万的行业-影视作为再次创业。嗯,不想让自己的理想主义死在半路上。这期间看了很多电影,更是看了很多电影的原著。从国内的张艺谋《活着》到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到冯小刚的《手机》,倒是更喜欢原著作者余华,刘震云,等等…延伸到港台的吴宇森王家卫,美国的斯皮尔伯格,日本的北野武……感知导演的方式与写书的情绪,寻找性格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性格成长的风格。

    人的行为背后有性格,性格的背后有人心,人心的背后有人性,人性又有着不可思议的弱点。于是皈依了佛门,更喜欢把自己沉浸在佛学的进程里。其他的书,都不想看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思考着。

    我们看书,究竟是为了记住书的内容,还是把自己格式化成理想的成长风格?

    把案头的书单附在后面,权当是结尾的思考吧。

    书单 书单 书单 书单 书单 书单 书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z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