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书呆子,于是就认为必须让孩子学会音乐、绘画、舞蹈、科学……巴不得培养一个全才,可这就苦了孩子,周五好不容易能从繁重的课业中抬起头放松一下,转眼又要投入到兴趣课的学习中,根本不得放松,且不说身体力壮的成年人都扛不住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更何况孩子呢?
除了文化课和作业要应付,还要抽出精力应付业余班,这使得“疲惫”和“累人”的双重感受和业余班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扼杀了孩子们对业余班的真正爱好,等孩子们长大了,足够成熟能够自己安排时间了,就绝不会想到要把儿时的爱好捡起来重学,可家长们的钱啊精力啊都已经付出了,这又和打水漂有什么差别?
所以家长要停下盲目的随大流,看看在现在的形势下,人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保证孩子将来生活得好。
人才的公式
人才=人+才
才=知识技能+聪明才智=知识+能力
已知知识=0,能力在知识前
当能力=1,才=知识+能力=10
当能力=9,才=知识+能力=90
当人=0,人才=0
所以,人文情怀就像太阳一样,用它的光来照耀;人文情怀也像雨露,全方位地滋润着心灵。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焕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头顶上面的红樱桃
我有一位朋友,常年在俄罗斯做生意,他说,前几年俄罗斯特别困难,人们饥寒交迫,为了买到一斤土豆,街上排起长队。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头顶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红樱桃,却没有一个人去摘。
但在我们住的小区,明明水果店里买买樱桃只要10元一斤,但就是有居民,每天提着塑料袋、拿着工具,跨进小区的绿化带摘樱桃,把树枝掰得七零八落。我还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为了摘小区的柿子,爬到很高的树上,她要是跌下来,光医药费就比那几个柿子要贵得多了。
对于俄罗斯的饥民们来说,他们之所以能不去觊觎红樱桃,是因为从小的教育早已种下了种子,那些樱桃是精神的象征,比填饱肚子更为重要。教育是可以在教会孩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高贵的人格的。
美丽的孩子的本质
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我认为对家长来说,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不如不教,让孩子在所处环境里任意发展或许更好。
我曾教到过一个叫张容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并不懂得教育的方法,他们基本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让孩子成天在野地里疯玩,一直长到6岁,被送来芭学园学画。
张容天性自由奔放,不会画脚,就大声喊出来:“老师!我不会画脚!”我教会他以后,他就特别开心,妈妈看到了儿子画的话,姑且不论画技如何,就很满意儿子会画画了,光是这样的肯定,就足以使孩子产生内在的动力,更有精神去学。
张容习惯自发性的思考问题,有一次,绘画课的主题是“火山爆发”,张容是画得最出彩的那个,我问他灵感是哪来的?张容也实在,就说不知道,我开玩笑说:“张容这幅画,火山喷发的时候肯定山顶上面有一滩驴粪蛋……”
张容一听,说:“哦,我知道啦,山上有一滩驴粪蛋,火山一喷,就把驴粪蛋全喷起来来啦,喷得满天满世界都是烟啊火啊,火把驴粪蛋照成了各种颜色。”说完就嘿嘿笑着,无比开心。
根据经验,我把家长分成三种类型:
1. 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
这种家长培养的孩子最容易成功。
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
这种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性。
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
最可怕的一种,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
张容呢,就是第三类家庭孩子的典型,他很幸运,是一条“漏网之鱼”,因而他也很幸福。
说到幸福,成年人一般会认为,如今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应有尽有,那他们一定很幸福,事实是这样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