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的热度一直不减,所以才会一直关注,一直参与,一直在这个场域。很多美仁们都表达了自己的喜欢,自己的期待,而我先从我曾为教育行走写下的文字开始回看,看看曾经带给我的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ef84a8647e3c179d.jpg)
破冰,如此阳光
这又是一个早就在计划和安排的日子。
只要心向往之,便会不顾一切奔赴。这样的热情,恐怕也只有在这样的事件里才会有,当然,这样的事件也是因为一些人的存在。
群里的热情,在彼此传染。一句“我下飞机了”、“我到了”、“还有两个小时”等,都是传递着同一种气息:我们,要在一起。
破冰之旅,定在晚上,但依旧阳光灿烂!
晚到了一会儿,但到场之后,被吸引住的不只有眼球,还有心。问旁边的人,知道前面的环节是随意发放扑克牌,分成几个小组,先是小组内互相自我介绍,然后是全体抽号介绍自己。我到的时候,是“你说我听”的环节,正赶上一个歌者,一个舞者,在台上幸福地“行走”。
找个座位,在挨着的小组坐下。破冰之旅继续进行,被抽到的人都大大方方讲述着此行的目的、意义,或者曲折。台上放着从深圳来的龙眼,还有据说从西安来的一个大西瓜,还有坐火车来的青岛啤酒,还有坐飞机来的哈尔滨来的红肠……这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情,在今夜的火炬实小绽放。
坐下之后,发现后边坐着一个老师。从她的相貌来看,我很关心她。因为刀哥说,此次来参加这个活动的第一人,是一个从广东来的老师,她已经55岁了,教英语,退休了。她是从网上看到这里有这么一个活动,在没有报名的情况下昨天抵达绵阳火炬实小。由于昨天没有在学校设置接待的人,她一个人坐在校园内的显示屏下。用刀哥的话说就是她见到刀哥,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这样的精神着实让我们感动。后来,我问了同一组的我们同行的人,他也说起她,开始自我介绍时她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顺,有些着急,干脆改为说英语,非常顺畅。我知道,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出发点就不同。但她已经退休了,还这么热情饱满地挥洒汗水和辛劳来参加活动,仅仅用“热爱教育”来形容我想是远远不够的。
回到活动现场,集体分组进行“智慧过绳阵”。三条高矮不同的长绳,第一次以身体不碰触绳子为标准,这个超级简单,大家轻松跃过。第二次戴上眼罩在组长的提示下不碰触绳子通过,这次,眼罩上的话让我们乐翻了——“我不鄙视你,但我忽视你”、“让觉睡一会儿”、“别碰我,我咬你”、“熟睡中”、“如果有钱是一种错,我宁愿一错再错”……因为有提示,也很快通过。第三次戴上眼罩不用任何提示不碰触绳子通过,这个颇有难度,主持人还让大家先演练了一遍。我有些紧张,因为全场有些安静,轮到我走的时候,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站着前进,走了大约10步远,居然还没有碰到绳子,我以为我走到了队伍外面。正疑惑间,忽然明白这是组织者的一个“阴谋”,绳子早就被撤走了,回头一看,好些人还以为真的有绳子,弓着腰,有的几乎是匍匐前进,最后的走的正是上文里写的那个英语老师,很认真地对待这个活动。呵呵,“绳在心中”!好玩,又有深意!
然后,每个人都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励:把外面的桌子搬进会场!老师们齐心协力,几分钟就搞定。
其实,我是一个较为内向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破冰活动,估计我还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观着我向往的世界。遇到这样一个团体,把自己打开,完全打开,然后放松地投入进去,我想,后面的活动只有把自己打开,才会有真正的“行走”发生吧!
期待,这绵里藏阳的活动让自己更加阳光!
【回看感悟】
应该说是从这次活动里,才知道“破冰”的意义,也才明白破冰怎么操作。而现在,破冰的活动几乎读要做,也几乎越做越好。首先可能需要一个更开放、更敞快的场域,那个人也是开放的,也是敞快的,这个冰才有机会破,也才可能破。否则,就是坚冰。
那天翻开当年在朋友圈里留下的照片,破冰之旅的搞笑镜头又浮出记忆。今日再看文字,实在觉得太好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