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鹤 谢冕 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4.3
……我是真的没咋看懂。
不过在陶渊明为亲家将其诗稿拿去摹写、儿媳妇担忧并且打算尽快拿回来的心态而开心,一种知识分子的孤傲清冷与亲切可爱相结合。还有描写到家庭的一些部分,感觉这是人世间每一个家庭都会触发、面临的问题,而此时陶渊明的选择也很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心境。
作品借描写陶渊明晚年上庐山对东林寺法会场景的感悟,及由此触发了一连串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以浓墨重彩描绘了陶渊明写挽歌的创作冲动。小说特别标举了陶渊明 “人生实难,死之如何”的感慨,实际上是在誉美诗人任运委化的生死观,表现对世俗物欲的追求和虚伪生活的蔑视。作者通过探索陶渊明的心理活动,表现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风亮节,正直狂傲、淡泊高远的人生志向,目的是形象地展示陶渊明高尚的精神操守,同时也借此影射当下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景况,从而曲折地抒写了知识分子的心声,表现了积极的现实批判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