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读《林肯传》(完成)
林肯葬礼 16万人送葬,59万人旁观。
林肯信奉“不对任何人心怀恶意,对所有人慈悲为怀。”。
林肯夫人是一个自私、平庸、妒忌、做作、没有礼貌的悍妇。
林肯夫人从白宫带走了50个包装箱和20个行李箱!里面都装的是什么?垃圾,大部分是这样:无用的礼物,雕像,没用的字画和书籍,蜡像,鹿头,以及一大堆款式过时的服装和帽子——他多年之前在斯普林菲尔德穿过的。(251页)
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其他任何男人,能像林肯一样如此受人尊敬与爱戴;不过,很可能也没有其他任何女人,能像他的妻子一样如此被人强烈谴责。(256页)
经过数月的延迟,以及洪水一般的谴责,林肯夫人最终获得了每年3000美元的养老金。
1871年夏天,陶德死于伤寒病,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人间。林肯夫人就只剩下小罗伯特一个儿子。这一年他结婚了。
孤身一人,缺少友谊,陷入绝望,玛丽·林肯成了精神错乱的牺牲品。有一天,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她买了一杯咖啡却不想喝它,并诅咒说咖啡有毒。(257页)
1882年,在一个平静的夏日夜晚,这个贫穷、疲倦、精神错乱的灵魂终于得到了释放,一如她经常祈求的那样。在一次中风发作之后,她在姐姐的房间里平静地告别了人间。而40年之前,就在同一所房间,亚伯拉罕·林肯传给她的无名指戴上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一句话: “爱是永恒。”(259页)
因为各种原因,林肯遗体先后被移动了17次,但以后就不会再迁移了。现在,棺材被置于墓穴的地下六英尺处,它安置在一个大钢球之中,外面覆盖着坚固的水泥。安放日期是1901年9月26日。(263页)
断断续续读完《林肯传》。
总体语言风格还行,比较流畅优美。
不太喜欢文字中的抒情成分,对朴实、不露声色的文字更情有独钟。
当上总统前的部分,我更有共鸣。
那种对苦难生活的毫不畏惧,那种于苦难中孜孜以求的精神,那种自律自励的人生态度,我极为敬服。
对美国政治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不存在绝对的权威,对社会议题尽可以抒己见,尽可以激烈争论。
看起来一团乱麻,看起来剑拔弩张,但最终在体制既定框架内,出不了格。
有时间再重读前面吧。我愿意重温林肯艰难中决不放弃的感人故事。
2.继续读《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到62页,第一部分完成。因为要回老家过年,考虑到具体情况,这本书暂停。)
小心“当然”。文章中使用“当然”,作者的意思是下面的论点不用论证,是人所共知的,是读者完全赞同的。
但是,这往往是“想当然”。读者根本不赞同的。
反问句,也同上。
似乎答案不言自明,其实读者不一定赞同。
每当看到一个反问句,先试着自己悄悄地找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回答,如果你能找到,就说出来,给对你说反问句的人一个惊喜吧。(57页)
“深马”,就是一个 “看上去”重要、正确、深刻的命题,但它之所以看上去有这种效果,是由于它的模棱两可。你从一个角度读这句话,会发现它明显是错误的,但如果它是真的,会显得特别惊天动地;而从另一个角度读这句话,你又会发现它是真的,但是特别无聊。(59页)
看似文绉绉,其实是虚妄之言。
那些有一定文笔水平(文字游戏)的文人,爱摆弄这样的文字。
文字,按说应该是从人的血脉中喷涌而出的。
可是,这些文人终日里品茶饮酒,或者斗鸡走狗,悠闲自在,根本没有痛切的生命感,可还想显摆自己的“生命高度”,就只好装腔作势 、故作高深啦。
整点似是而非的句子,哄骗那些幼稚文青。
什么《读者》签约作家之流,多是此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