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理数该如何引入?

有理数该如何引入?

作者: 思杨云者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19:22 被阅读0次


    思考

    【 何为“有理数 ”】

    七年级第一章课程内容为《有理数》,记得暑期大教研之时,我将我整理的脑图和上课思路展示在各位老师的面前时,干老师突然问:“什么是有理数?你这开端就有问题。”

    我当时自信满满地说:“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课本第一章就是这么安排的,哪里有什么问题呢?”

    干老师又问:“整数和分数本来就存在的,干嘛又要叫有理数呢?再者你把小数置于何地?”

    我猜测:“是不是因为负数的出现呢?负数出现后数系就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干老师说:“不是,如果按照这样的流程走下去,孩子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样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就丧失了我们所做教育的本质了。”

    那到底何为有理数呢?

    难道不是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吗?

     可这样小数该怎么处理呢?

    被干老师一逼问,这些习焉不察的问题突然暴露在了我的面前,让我认识到了我设计的不足和弊端。

    干老师说得没错: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们也会和我一样,自始至终不会真正地明白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是怎么产生的。

    经过漫长的思考和不断的教研打磨,我逐渐明确了思路。

    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何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产生,是数系扩充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导致的,具有数系扩充的一致性。

    《道德经》有云“有无相生”,有理数的出现必定和无理数的出现是是相关联的,是同时被命名的。但在有理数被命名之前,并不代表后期被归类为有理数的数不存在,例如:“1、2、3.22”等分数、整数,它们本来就存在。但是在未被命名为有理数的时候,它们就不是有理数,正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

    但如果这样给学生进行展示,未免太过于唐突,知识的整体性也无法体现。因此,要带领孩子们一起穿越整个实数范围的数系发展过程,在感知数与计数、自然数、分数、小数以及到有理数的产生中逐步延伸、梳理清目前为止数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自己在脑海里面建构起“为什么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等概念。

    【数和计数的发展】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原始人为了生存,他们在长期的狩猎和食物分配中逐渐出现了“有”和“无”的概念,以后逐渐形成“多”与“少”的概念,然后在对比中出现了“1”与“多”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产生了数的概念。当时人们的认知里,超过3的物体都是“许多”。

    这是我们认知的潜意识的直观性:超过3个的物体,我们都要通过内心的数数或者计算来确定;而小于等于3个的物体,我们可以直观地进行判断。

    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在阐述“宇宙生成论”时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而“4”以及“5、6、7……”等每一个数的产生,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存储、交换中,需要数数和比较,则需要记录数量,此时则产生计数,计数的过程经历了手指计数——实物计数——刻痕技术(初步符号计数)——符号计数等一个漫长的过程。

    远古时期的计数方式 数码符号表(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的筹算:用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

    古代的算筹

    【自然数的产生】

    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数的概念都是从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计数的符号却各不相同。

    【补充内容】

    1..古罗马数字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人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a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2..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在公元六世纪左右创造的,之后流传到阿拉伯,后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故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它们便于书写,被沿用至今。

    3.“魔鬼数字”—“0”

        由于一些原因,在引入“0”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认为0是魔鬼数字,而被禁用.例如罗马数字中就没有0;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才逐渐被西方人所认同,一度被认为是“魔鬼数字”的它被接受后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中国人认可0要比西方早上千年, “零”的概念出现比较早(中西方都如此),最初人们在记数和计算时,由于需要记录和计算的东西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位值制记数法,由于这种记数法的产生,在表示“没有”和“空位”时就产生了初步的“零”的概念。

       值得提出的是,中文中的“零”最初并不表示“空无所有”,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因此,“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以上所说的数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数,被名为“自然数”(除了0,0被视为自然数是在非常晚的,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才规定自然数包括0。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此时此刻的数只指自然数。

    数皆为自然数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概念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分物的时候,由于人数和物体不能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出现物少人多且要进行公平分配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也就产生了自然数不能进行表述的矛盾;以及在土地测量、天文观测、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活动中,都需要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度量不尽的情况,如果要更精确地度量下去,就必然产生自然数不够用的矛盾。二者结合的促使下,分数就应运而生(分物和测量促使分数产生的前后,谁先谁后不能定夺,个人认为分物应该在前)。

    据数学史书记载,三千多年前埃及纸草书中已经记有关于分数的问题.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也有了分数,只是那个时候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与现在的不一样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印度也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引进分数,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分数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简单的分数,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直到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逐渐形成今天分数的表示法。

    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 

    【小数的产生】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产生是精确度的细化导致的,目前的小数的定义中明确说明了小数属于十进制分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众多计数制度中,十进位值制计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数则是十进制的在整数范围的反方向延伸,在实际度量和整数运算(如除法、开方)的时候【这样有理数和无理数中的小数就具有了统一性】,对计算及度量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

    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对数量表示的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开始,人类只能用整数表示数量,继而在所表示的数量的末尾附注“有余”、“有奇”或“强”、“弱”等字样,以表示该数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差异,当需要用数来比较精确地表明这种差异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分数来表示不足整数的剩余部分【分数小数同时产生,相辅相成,但又相互独立】;另一种是发展度量衡系统,采用更小的度量衡单位来表示有关的量,如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长度的记法采用的单位是:丈、尺、寸、分、厘、毫、秒、忽,“忽”是最小的单位,在计算中他把“忽”作为单位,以下那些没有明确单位的数就是小数,刘徽称作“徽数”。刘徽是目前记载中最早使用小数的人,不管小数怎样进行发展,都没有脱离十进制的规则,而且逐渐进行完善,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形成现在这样用小数点进行表述小数的计数法【备注:在无理数出现前小数都是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形式,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

    到目前为止,数系的扩充到了整数和分数,区分的标准就是是否被分,完整的、未被分割的数就是整数,被分开的数根据应用的不同场景分别是分数和小数(此时的小数可统一为分数)。

    课件展示内容

    【负数】

    负数的概念

    负数的产生和“0”的产生一样,在西方人的眼里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魔鬼数字,与当时的教义理念完全不相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无法直观的感触到,所以让人一度无法接受。

    但是它的出现却和我们的生活实践所契合。

    一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表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上升与下降等。

    另一方面在数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例如“3 – 4 =?”这样的难题,这样就出现了现有的数(自然数、分数、小数)不够用的矛盾。

    于是就产生了负数。当负数的概念产生的哪一刻,也就有了正数的概念。正数与负数形成了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数。

    我国是最早使用并认可负数的国家

    负数的产生,使数具有了正负性,而0则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线,将数系扩充为正数、0和负数。

    课件展示内容

    【第一次数学危机】

    数的扩充到上述为止,好像已经完美了,自然界的一切场景和现象都可以用这些数进行公度,但数学史上的一大危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徒弟-希帕索斯,在应用勾股定理c²=a²+b²求边长为1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时,遇到了困难,他无法确定这个数到底是多少?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徒弟希帕索斯(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所有的数都是可数的,认为“1是所有数的生成元”,但是通过反证法证明,这样的数确实符合实际理论。当希帕索斯将这伟大的发现告诉它的老师毕达哥拉斯时,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杀身之祸,因为他的发现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但真理是不会被无理的行为所埋没的,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类似于上述的数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也为了警示毕氏学派的“无理”行为,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从无理数的命名开始,数又进行新一步的扩充,形成了实数系。将原来所有的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新出现的数则是“无理数”。

    所以数也就有了无理数和有理数之分。

    而有理数,则根据定义和性质可以分类如下:

     有理数的分类

    需要给孩子们明确的是无理数的几种情况,以免与有理数有所混淆:

    无理数的几种情况

    通过这样的设计下来,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感知、共同归纳,逐步深入、引出有理数,虽然不是很深,但在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了层次感和建立了数的基本系统。这样一来,学生既了解了有理数产生的过程,也掌握了什么是有理数(即分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理数该如何引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fb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