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的正确方式

作者: 静观水田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22:37 被阅读0次

今日重读《齐桓晋文之事》,读到孟子的主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希望老百姓拥有的幸福生活。这些内容能写成一个“福”字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网上进行考证。

“福”读fú,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中国著名老书法家陈政的书籍《字源谈趣》中,也写到了“福”字的来源:从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来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酒(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示是祭神的祭桌,上有堆放的祭品,右边的一口田是个整体,“畐”字(fù)表示大肚子酒器,内装满了酒,就是那酒坛子在祭台的前面倒酒,表示想上天、向神灵、向祖先祈福,这才是“福”的本意。求福是为了得福,于是引申为幸福,作名词用,与“祸”相对。

“褔”字念 fù,虽然长相和“福”相似,其实是远亲。两者偏旁部首不一致,一个是示字旁,一个是衣字旁;两个字看起来差不多,只是褔字的偏旁部首比福字多了一笔,不仔细看,不容易看出来。而“褔”字在《新华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常见工具书中并不会出现,只在《康熙字典》中收录,其解释为:“【唐韵】【集韵】敷救切,覆去声。衣一褔。今文作副。”

因此,“福”的原意并不是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一个人有一口田,有饭吃,有衣穿,而是祈求上天降吉祥。在祈求的过程中当然包括物质丰富,风调雨顺,人际和谐。而求福这一行为本身包含着内心充满着希望。

在《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写了王熙凤和贾母及家人去家庙祷福,王熙凤走在前面,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众婆娘一看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贾母听到忙问:“是怎么了?”贾母听说后,忙到:“快带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得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得,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贾母最后叫贾真给他些钱买些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祈福人内心充满着希望,寄希望于神灵,那么在行动上也应该充满善意,得到神灵的认可,怎能一面祈求神灵赐福,一面又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凌弱臣强?

与其求“福”,不如造福,佛教中有“种福田”之说,指的是侍奉佛僧、供养父母等行为,种福田包括“报四恩”“行十善”等方式,佛教认为积德行善可以收获福报,就像农人耕作,故称“种福田”。幸福越分享越多,越计较越少。

狄更斯说道:“幸福是一种内在的心境,不是一种外在的环境。”

谚语云:“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马克吐温说:“幸福很简单,但又很复杂。它既有身体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

新时代的我们以仁慈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广种福田怎怕“福”不来?

相关文章

  • “敬业福,友善福”的正确获得方式

    最近发现一个神秘组织的接头暗号——“有符吗?”我这常年沉迷游戏的屌丝,当时就想“咋滴?这是要召唤神兽啊!!!也不对...

  • 求福

    图文作者:浮世寻梦(原创) 身处浮世,心随境动,能把持住自己的心的人,我认为就是王者。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情绪低...

  • 求财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天和领导(美国人)聊天,他谈起他姐姐前段时间买菜回家时在楼下偶遇巴菲特的事,他说巴菲特一直住在她姐姐家附近的小公...

  • 因果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福报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 很多人在求福,求禄,求寿,但这都不是求来的。 很多人在求子,求财...

  • 福报不是要来的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福报问题。很多人都是在求福报,求各种保佑,求加持,求心外之物。包括行善之时,也是有所求。也就是...

  • 求简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又一次注册了简书,跟去年还是前年第一次注册时明显感受不一样,当时简书推荐的内容虽然有好有坏,但是挑挑拣拣还是有可读...

  • 来福求福

    01 郑来福一瘸一拐的挪着步子,不时回过头瞅一眼身后的儿子有福。有福肩头的扁担上,挂着两排新做的扫把,像荡秋千似的...

  • «求下等福»

    古风/金紫缘 茶香四溢酒微熏, 花苞半放未开时。 人生若是多如意, 遇事只求半称心。 欢迎点评,感谢有你!

  • 福自我求

    我们通常都会在新年时祈福,希望一年都能顺遂,但大家其实心中都非常明白,如果自己不改变,我们所谓的祈福也是没有保障的...

  • 福自己求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天道本身并没有偏向谁,但是经常偏爱善良的人。 春秋时期,秦穆公走丢了一匹马,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福”的正确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fq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