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我拼了命工作,却被降薪调岗。”不懂这1点,干多少活都是浪费

“我拼了命工作,却被降薪调岗。”不懂这1点,干多少活都是浪费

作者: 小路虎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08:37 被阅读0次

我的同事小玲,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加班加点。

年底考核后,小玲居然意外地,被降薪调岗了。

公司认为她,不适合做策划工作,将她调去了集团下属的物业公司,做文员。

这消息,对于工作认真的小玲,无疑是个天大的打击。

她不明白,自己勤恳负责,从没出过差错,为什么忽然来个“晴天霹雳”,打的她措手不及。

相信有不少,已经工作了的人,在听到公司传达的“你不适合从事这份工作”时,都会懵住。

这句“云里雾里”含糊不清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

开始听到小玲转岗的消息时,我也很惊讶。可后来,了解到小玲之前的工作情况,我才恍然大悟。

同事小玲,忙碌有余,能力不足,是因为不懂得“奥卡姆剃刀原理”。

接下来,我们就从小玲的真实案例,全面分析下,她为什么被降薪调岗?如何能改变这种局面,实现职场的发展?

我的前半生截图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由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即“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也叫简单有效原理。

奥卡姆认为,很多空洞无效的东西都是累赘,为了实现“思维经济原则”,多余的部分可以毫不犹豫地“剔除”。

在工作中,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最应该做的,是化繁为简,掌握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找回对工作内容的掌控感,不做“狼狈”的职场人。

为什么你那么忙碌又努力,却总是面临职业危机?

了解了奥卡姆剃刀原理,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为什么不懂得这点,会面临被降薪调岗的危险。

1. 缺乏对工作深入的思考

《稀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管窥”的概念。

简单说,就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只能从管子里看事情,最终会因为“过分专注”,视野狭窄,而忽略考虑更关键的东西。

小玲的工作紧张忙碌,繁琐的事情让她,无法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小玲的视野,只停留在工作的表层,她缺乏挖掘项目问题,并积极解决的能力。

被繁杂的工作困住,导致她不能跳出思维局限,去考虑战略的规划。

战略对个人的意义不需多言,如果战略规划定错了,不做过多的科学研究,往后的每一步行动都会出错。

这是导致小玲被调岗降薪的第1个原因。

2.没有形成系统思考的能力

想形成系统的工作能力,需要懂得系统思考。

丹尼斯·舍伍德在《系统思考》中说:

系统思考,帮助我们打开原有的思维定势,纵观全局,看清事物背后的结构和逻辑,才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简单说,就是在工作中,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会怎样”。

小玲在做工作时,只是考虑了系统中的某一个方面,而做项目策划工作,需要通盘考虑,顾前也要顾后。

做出决策前,要充分评估市场的情况,决策后,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反应,可能提高的收益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缺少其中一个环节,项目就很可能遭遇“滑铁卢”。

小玲对项目背后的逻辑和结构,了解地比较浅显,抓不住整体,考虑不全面。

这是小玲被降薪调岗的第2个原因。

3. 没有在岗位的核心能力上提升

职场家庭剧《我的前半生》中,贺函从事的职业叫咨询师,集高智力和知识密集为一身。

这个岗位,对从业者做PPT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都要求很高。

但如果一个人把PPT应用的炉火纯青,而在数据分析和整合能力上偏弱,那么他的职业发展之路就会受阻。

因为做PPT,是基本的要求,而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整合应用,才是咨询师职业最核心的能力。

核心能力欠缺,基础能力再硬,也行不通。

我了解到小玲,在策划岗位上,总是喜欢研究工程术语、没事画画户型图,这些都属于基础的技能和基本的概念。不是本职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重要的琐事上,降薪调岗一定在所难免。

这是小玲降薪调岗的第3个原因。

如何化繁为简,打破忙碌无效的怪圈?

分析完小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下,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实现职场的发展?

1. 通盘考虑自己的工作,化繁为简,掌握系统思维: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做应激性的努力。

我们所付出的每一部分,最终都要形成一套标准的体系。

例如,写报告,办理证件等,可以在每一次做完工作后,系统地梳理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

有哪些内容,是每次都会遇到的,哪些是突发事件。

每天无论多忙,都做工作日记,写案例分析,这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套正确做事的流程。

老子《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鱼一样,要合理的掌握火候味道。

繁杂的事情,用一套简易明确的范本来执行,无形中就会提到效率。

2.剔除目前不紧急的、不重要的工作

奥卡姆剃刀原理,强调化繁为简,简不是单一或者简单,而是核心的简约。是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心理学上有个蔡加尼克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工作上,越忙越闹心,就是因为有很多不重要的、未完成的事情,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力。

我们担心事情做不完,做不好,所以才会效率低。

热力学中有个概念叫熵,

指的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而剔除繁杂的无用事情,就是去熵的过程,或者说降低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好像经历了一场“大解放”,一次清洗,一次大换血。

把多余的,全部清理掉,还给我们更多的血清素,帮助我们恢复积极平和的情绪。

3.找到第一手信息,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

生活告诉我们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前几年,知识付费,逐渐发展地如火如荼。

不少人,由于知识焦虑,害怕被时代抛弃,花了很多钱报班学习,最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好像也就那样,甚至更迷茫。

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或者第一手资料。

这样就不了解信息的来源和全貌,不会举一反三。

罗胖曾说过:有一种创新叫往回走。

就是有些古老的内容,要通过全新的手法再做一遍。

真正基础的、核心的原理,最值钱。经得起岁月的试炼和推敲。被人们永久拿来学习。

其他的花花绿绿,都是对原理的演变、衍生、加工。

不懂得核心原理,能力永远提高不了。

眼花缭乱、变戏法的新东西,只会让你晕头转向。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老鼠先学会按杆以逃避电击,接着让它们知道,每一次铃响,它就会被电击,老鼠必须穿过笼子,去按杆,才会停止电击。

最后科学家惊讶发现,电击这么恐惧的活动,居然让老鼠的多巴胺活化了。

原来,老鼠学会了这个方法后,对自己产生了信心,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了,这种兴奋感,让它们体会到了胜任感,不仅不害怕,反而很开心。

同样,掌握原理和第一手资料,就意味着获得了知识的源头,再出现什么花样,都能自如应对。从而工作起来更易如反掌。

4.在专注的时间,集中做最重要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穿了一身正装,脚下穿了一双球鞋,我们会认为他是来搞笑的。

工作中,我们很多人是不是也这样呢?

把专注力最强的时间,用来做最无用、最机械的工作。

桦泽紫苑在《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中指出,在专注力最强的上午,做最重要的工作,效率会是下午的4倍。

因此,我们做的事,要和我们的专注力、精力相匹配。

不要在昏昏欲睡时,做战略分析、研究市场、写报告这样的工作。

把每天高效工作的4-5个小时,集中在关键的事务上。

工作做得好,归根到底,还是掌握在我们手中,今天的方法大家了解了吗?欢迎讨论。

来自公众号:路路有为啊。985经济学硕士,职场工作多年。个人成长、职场干货等你来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拼了命工作,却被降薪调岗。”不懂这1点,干多少活都是浪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gr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