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白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佛家也有“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的说法。看来头发自古便被人们赋予了很多情感色彩。
抛开情感不谈,单说头发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时常打理是避免不了的,每隔一段时间去趟理发店,洗剪吹是基本流程。
那么,理发的时候你会做什么?会和理发师聊天吗?一般人可能会说,跟理发师还能说什么,不就是这儿短点,那儿长点吗?可有个人不一样,人家去一次理发店,就写出了一本书。
这个人就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库尔特·斯坦恩。他是毛发研究的世界权威,曾长期在强生公司担任皮肤生物学总监。他在一次理发的过程中,通过和理发师聊天发现,人们对毛发的认识太少,并且还有很多误解。所以,斯坦恩教授就用轻松幽默的手法,写成了这本名叫《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的书。
二、
《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一书,别看主要部分只有薄薄不到200页,可其中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从古至今,从动物到人类,从生理到政治,几乎将所有和毛发有关的知识都一网打尽。
虽然书名有“头发”二字,但书中讲的是地球所有生物的毛发,不管是长在人身上的头发、腋毛,还是长在山羊、狮子、海狸等动物身上的毛发。不管这些毛发是长是短,是弯还是直,是黑色还是红色,都是作者斯坦恩教授研究的对象。
毛发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比较低等的生物种类是没有毛发的,如细菌、鱼类等。生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为了对抗光照辐射、身体创伤等新的环境伤害,表皮随着产生改变,如鸟类进化出了羽毛,而哺乳动物则长出了毛发。
那么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为什么又把毛发进化没了呢?这是因为毛发虽然保温效果好,可散热功能太差,满足不了人类生存的需要。
毛发这种进化过程,人类早就心知肚明。所以,毛发对人类的心理上的意义,首先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不管在古罗马还是在古代中国,体毛浓密的人都会被当成是未开化的野蛮人。
虽然体毛旺盛的人被看做进化不够的低等人,但人却从来都希望自己的头发能长的浓密一些。所以,从伟大的凯撒时起,人们就在为秃头烦恼。可秃头能不能彻底治愈呢?
三、
头发作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西方世界,理发和放血一样,都在医生的工作范围内。所以,当时的理发师和外科医生通常是一个人,直到几百年后这两种职业才分开。现在唯一能看出这种联系的就是理发店门口的红白蓝光柱。知道为什么吗?红蓝分别代表动脉和静脉,而白色就是包扎伤口的绷带了。有趣吧。
头发以头皮为界,头皮内部毛囊和身体健康相关,这部分如果出了问题,要去看医生,比如脱发。但头皮之外的部分则没有神经和血管,任人怎么折腾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才在头发上肆意妄为,随意烫染。
人类之所以要改变头发的外型,因为头发还担负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在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政治观念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比如清军入关后,就有“留发不留头”的政策,多少人为了头发而人头落地。
人类不但看重自己的头发,更是疯狂追逐动物毛皮。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就是靠羊毛产业的发达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跟随欧洲人在新大陆追逐海狸的脚步,人类甚至绘制出了北美第一张地图。
四、
人类将动物毛发为己所用,那么人类自己的毛发有什么实用价值?斯坦恩教授同样也做了深入研究。他在书中讲到,人类毛发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听起来让人有点不舒服的是,头发已经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看来曾经有传闻说有的酱油是头发做的,看来绝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令人兴奋的是,人类对毛囊的研究,已经让未来彻底治愈脱发成为可能了。
看似一根细小的毛发,关系着生物进化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一根毛发,可以发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一根毛发,可以考量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一根毛发,更可以看出人类的发展轨迹。
《头发:一部人类趣味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幽默的小故事,以小见大,讲述毛发和人类的历史。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它完美地完成了它的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