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信社群里有个女孩加了我好友,简单的几句打招呼问好,聊天中得知我们都在武汉上大学。
她在一所211学校读书,主修的专业是我心心念念的汉语言文学。
她突然发来一句话:你在哪个学校读书呀?稀松平常的疑问,平时可以轻松随意说出口的八个字,在键盘上输入了又删。
好不容易发出去后,还加了一句“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校”和一个掩面哭泣的小表情。
那一刻,我又为自己身在一个普通的三本大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难过。
虽说在几年前我们省就已经实行了二三本合并的政策,多数的独立学院的民办高校都一跃成为了本科二批的大学。
但是其实大家都明白,所谓二本也只是个徒有其表的修饰词而已。
在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高一那年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是成绩一落千丈的开始。
因为心思跑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我直接从班级前几名掉到了三十几名,从成绩榜上耀眼的位置变成了灰溜溜的存在。
后来,高考分数揭晓,志愿填报尘埃落定,我顺其自然地来到了这所学校,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一所民办理工学院。
学校面积很小,只相当于我高中学校的两倍左右,没有想象中树木葱郁的林荫大道,没有风景无限好的湖光山色,也没有随处可见的长椅和四凳一桌的石墩。
所有理想中大学该有的配置,它都不具备。
除了图书馆和咖啡厅外再也没有适合独自学习的好去处。整个学校只有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坡的地方,能供三两好友和热恋的小情侣闲适地说说话聊聊天。
食堂的饭菜品种不多,桌椅设施居然和高中风格一模一样,低调中透露着简陋。没有餐具回收的地方,更谈不上优雅有格调的进餐环境。
刚上学的一段时候,我变得特别怨天尤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很多个不眠的深夜我都会想:为什么我会来到这个学校?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完全不是我憧憬中的大学。
在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后来因为喜欢写作,我加入了学校的新闻部,认识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学姐。
我觉得她是我在大学里遇见的所有人中,最好地诠释了“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的人。
学姐几乎包揽了优秀的学生必做的大部分事情,最近还被选评为了校级优秀五四青年标兵。
有一次,学姐给我们开会的时候聊起她以前大冬天晚上改部门稿件的经历。自己一个人抱着电脑开着台灯反复修改新闻稿,因为需要不停的敲字,手都冻的失去知觉,室友们已经上床休息了她的工作才完成到一半。
这些深夜的付出,很辛苦却又很值得,都会成为一篇篇实打实的作品,成为人生路上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开学之前,学姐就在班级群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说我们这个学校称不上好,但是还是有很多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在知名的企业工作。
这四年的成果如何,靠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能决定你未来的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高考分数了,而是你这四年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其实,在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学读书也并不是一件太差劲的事情,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去化解。
用心感受生活里的小美好,会发现,这一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你还是可以多参加社团和学校的各种组织部门,在辩论比赛中展现风采,认真学习竞选奖学金,周末去兼职。
还是会遇见很多有趣的人,或是一两个知心温暖的的室友,或是同部门里特别聊得来的学姐,又或是在社团里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将近一年的大学时间里,我做过几次兼职,也去过一些好看的景点,想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受,培养对这个世界更独特的感知。
在周末习惯了早起去图书馆,复习日语,或者是写微信推文,喜欢迎着微风和清晨的暖阳,踩着小石子路去学习的那种感觉。在部门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感受到很多优秀的人身上那种奋斗的激情和力量,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梦想的种子,无论在哪里都会茁壮长大。
在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每一个人都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改变和提升自己,因为人生是没有局限性的。
好的学校固然有更优质的资源和平台,但是我觉得资源的拥有率远远没有资源的利用率来得实在。
看似拥有的东西再多,倒不如把仅有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让自己真切地从中受益。
大学是一张名片,虽有好坏高低之分,但是真正能证明你实力的绝不只是名片上的那几个字,更是取决于你的实际能力,是你将来能给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的确,我只是一个三本学生,但这并不能否定我付出的所有努力。看过的书,学到的知识,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都要学着去感悟和享受这个过程,才能让结局不留遗憾。
希望这四年走过,你忙碌,也有收获,辛苦,却又值得。
在这个普通的学校里做不平凡的自己,拥有优秀的成绩和漂亮的简历,和光明坦荡的未来。
不知道关于大学,大家都有些什么想说的呢?期待看到你们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