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一〇)
最爱周栎园之论诗曰:“诗以言我之情也,故我欲为则为之,我不欲为则不为。原未尝有人勉强之,督责之,而使之必为诗也。是以《三百篇》称心而言,不著姓名,无意于诗之传,并无意于后人传我之诗。嘻!此其所以为至与!今之人,欲借此以见博学,竞声名,则误矣!”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祥符区)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曾任山东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他一生饱经宦海沉浮,曾两次下狱,被劾论死,后遇赦免。康熙元年(1662年)起复为青州海道、江安储粮道。周亮工擅古文,宗唐宋八大家。生平博极群书,爱好绘画篆刻,工诗文,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等。
噫,音yī。噫是一个汉字,左右结构,部首为口,动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与,古文中通“欤”。欤,有表感叹语气的意思。例: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本人翻译:
我最喜欢周亮工论诗的说法:“诗是用来表达我内心性情的,所以,我想写我就写,我不想写就不写。原先也未尝有人被勉强、督责而逼迫其必须写诗的。诗《三百篇》都是因为心有所感而抒发心情而作,作者不留姓名,不在意于借诗传名,也无意于后人是不是传播我的诗。啊!这就是《诗经》之所以为诗之巅峰的原因啊!当今的人,却总想着借写诗来彰显其博学多才,竞逐声名,这真是大缪误啊!”
真老实人言:
在掌握了写诗的基本规则与技能之后,一定要做到“心动笔动,意在笔先”。不要强迫自己“日日成新篇,岁岁有累牍”。袁枚曾说:“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顿(按:指劳累疲弊)则必有累句(按:病句)”。江郎才尽,或许不仅仅是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