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谷物大脑》这本书,我是将信将疑。好在有知乎,果然褒贬不一。本人也不曾肥胖过,脑筋不算聪明,但也大体够用。所以很难体会肥胖者的身心感受。身边那些特别聪明的人,也没有见他们的饮食有何特别之处。那些无意地大致符合《谷物大脑》提倡的饮食(无肉不欢)的人,却经常喊脑壳疼,健忘,思维混乱。
我观察的样本太少了吧。
类似的关于健康的争论不在少数,比如:
1.饭后应该是静坐还是漫步?
2.早饭前刷牙还是早饭后刷牙更好?
3.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样的情况是过度讲究卫生?
4.感冒了,先来两份药,一份抗病毒,一份消炎,要把感冒扼杀在摇篮之中;还是依靠自己的抵抗力把感冒镇压下去?
5.有的人觉得泡脚有利于健康,但德川家康、托尔斯泰(不记得哪个托尔斯泰了)在70多岁高龄的时候冬天都是光着脚走来走去的(我也是,在家穿着普通袜子,不穿棉拖鞋,不开取暖设备)。
6.不吃早饭对健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一天吃几顿好?
7.到底是喝纯净水还是矿泉水?自来水是否需要经净化器净化后才能饮用?
8.国人喜欢喝热水,国外包括韩国、日本,人们大多是直接喝冷水。到底哪个更健康?
……
健康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哲学问题。当今的健康产品、理念又牵涉到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所以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只要是关于健康的警告,人们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关于健康的产品,再贵也是值得的,因为健康无价,而忽略了:真正的健康,来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戴维在《谷物大脑》一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麸质和糖对大脑健康的损害。前者是过敏的问题,后者是能量代谢的问题。
春节吃饭,长辈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劝菜劝饭。多吃点,多吃点。我肚里嘴里都是饭菜,还得配合着不停地吃。我理解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长辈们对食物的感情:让亲人能够吃饱,是对亲人最大的爱,其余都是废话。
美国人就不一样了,各种因素导致肥胖人群数量多,比例高。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体重600斤的人,一坐下来,腰间的脂肪铺开来,就像自带了一张餐桌。直到妻子威胁离婚,才不得不走上减肥之路。
动物界就又不一样了,很少听说自然界的动物患老年痴呆症,不管是以谷物为食的动物还是以肉类为食的动物。吃饱的狮子,你再给它一块肉,它也会无动于衷。吃饱的人,给他上个新菜或甜品,他会忍不住再尝一口。当然,在实验室中,给动物不同的进食量,动物的生命体征也会有所不同。饱食的动物身体机能反而会有所下降。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没有验证过:如果你不停地喂金鱼,它会不停地吃,直到把自己的肚子撑爆。
据根据国际阿兹海默症协会《世界阿兹海默症报告2016》数据显示,中国约有950万痴呆症患者,占全球总数的20%。到2030年,中国痴呆症患者数量可能会超过1600万。所以,不管对《谷物大脑》的观点有何看法,谁都不愿意成为固执的牺牲品,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尝试一下,看看是真是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