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高倍速阅读法》,开始质疑自己一贯坚持的拿到一本书就从头读到尾的阅读方法,也由此想对高效阅读方法再探究竟,于是翻开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1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艾德勒和范多伦。本书初版于1940年,现在的版本是修订本。
整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阅读的前两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具体内容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做了介绍,不再赘述。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阅读的第三层次,即:分析阅读,它有三个阶段十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阐释了要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主要方法是:依照书的种类和主题给书分类,然后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接着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并将全书及各部分的大纲列举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阶段介绍了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主要是:诠释作者的关键字,和作者达成共识;然后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接着思考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句子,再重新架构;最后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最后判断哪些是作者已经知道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介绍了批评一本书的规则。作者提醒阅读者:批评要有智慧,要建立在对整本书读懂的基础上,不要非辩不可,而且在批评之前,要确信自己能够分辨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如果以上问题都已经明确,批评可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逻辑错误以及分析和理由不完整。
如果想要读懂一本书,最关键的在于分析阅读时候深入和到位。
第三部分列举了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第四部分介绍了主题阅读。如果说之前的三个层次都聚焦于一本书阅读,那么主题阅读就是一类书的阅读。在准备阶段,需要针对所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单,然后浏览书单上的书,确定哪些书和自己研究的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更加清晰的概念。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主题阅读了。要就书单上与主题相关的书进行浏览,找出与主题关联最紧密的章节进行阅读,然后找出中立的词汇,让作者和自己达成共识,对,是作者和自己达成共识。接着建立一个主旨,围绕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将作者对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出来,最后把问题和议题有序排列,把有共通性的议题放在前面,主题自然凸显出来了。
2.
这是一本方法论的书,整个阅读断断续续持续了半个月,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主要原因是作者的表达习惯和中文有很大差异,阐述一个问题常常要追根溯源,列举好多实例,导致读一会就有跑题之感,常常是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然后返回头再看看前面的内容,待思绪接续上之后再读。
尽管如此,读完,还是有很多收获。
首先是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虽然这些年从未间断阅读,但是常常读完一本书,却很难系统的讲出自己的阅读收获,或者会有一些收获,但是很零散,很模糊,有些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无奈。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之所以会这样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缺乏思考,对照作者所讲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就是在分析阅读阶段出了问题,不思考整本书在谈些什么,也不透过关键字和重要句子找寻作者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更不能将书上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相联系,无法将书上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我所用。收获自然不多。
其次是了解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基础阅读是阅读的最低层次,只要识字,就达到了基础阅读的层次,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开始于检视阅读,它是第一一本书饱有阅读兴趣的开始。分析阅读最关键,需要读者始终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阅读,而阅读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主题阅读。
最后是对阅读又有了新的认识。阅读分为为获取资讯而进行的阅读和为加深理解而开展的阅读。在我们身边,看电视、翻看手机、阅读讯息等都是为了获取资讯而开展的阅读。更有难度的是为加深理解而开展的阅读。在这类阅读中,读者的主动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阅读时越主动,就会读得越好。除此之外,阅读不仅要读得好,还要有能力分辨哪些书能帮助自己增进阅读能力。摒弃那些娱乐性的书籍,捧起对自己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巨大进步。
3
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
那就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