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皮鼓》,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纳粹电影之一,是施隆多夫在1979年拍摄的作品,电影改编自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曾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第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作为改编,施隆多夫极大程度地忠于原著,并将之成功展现在荧幕上,虽说电影最后并没有包括奥斯卡回到家乡但泽后的部分,并在一些“恶趣味”的片段上存在些许争议,但这并不能掩盖本片的优秀和伟大。
卡舒贝人的土豆田
长年被德国和波兰争夺的但泽,是卡舒贝人的故乡,在那里的土豆田上,奥斯卡的外祖母和波兰外祖父相遇。多年后,他的母亲、母亲在邮局工作的波兰表哥,还有一个德国厨子之间生发出了微变的情感,在这种特殊的“三位一体”的爱情下,奥斯卡,这个太阳处女,海王星落在第十宫的男孩降临人世,似乎预示着他一生的朦胧、模糊、幻灭,当然,还有精神道德洁癖。
奥斯卡是这魔幻现实的载体和缩影。三岁的生日聚会上,他得到了一只红白花纹的铁皮鼓,但当看到成人世界的暧昧纠缠和堕落之后,那天他做了两个决定,从此不再长高和永远带着这只鼓。
他会随着年岁长大,只不过心智的成熟并不体现在个子上的长短而已,这身上的铁皮鼓是他抗争的警告牌、道德的标尺、善恶的法槌,而异能摧毁性的尖叫声更是他保全自我的武器,刺耳的尖叫可以震碎班主任的眼镜、医生的标本瓶,甚至钟楼上成片的玻璃,他要毁掉的是粉饰的罪恶,和那些看起来很高的道貌岸然。
奥斯卡的妈妈当然爱这个孩子,但她的爱似乎过于宽广。每个星期她都带奥斯卡去找在波兰邮局工作的表哥,他知道他们为什么见面,就像知道没人知道谁是他的生父一样,但他还是愿意过去,一是可以换一个新的铁皮鼓,二是可以远离那些就会“煮汤”的德国小孩儿们。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间是奥斯卡的妈妈和他自己,还有那个卖铁皮鼓的犹太商人。

一个鼓手的失去了妈妈,她吃了太多鱼。
她曾寻求神父的帮助,但奥斯卡却在圣坛前侮辱圣母,只因他慷慨地将自己的铁皮鼓移交到圣母像上,而圣母依然岿然不动。
纳粹开始遍地开花,人们都在做选择,连犹太商人也对她说,他们加上小奥斯卡可以一起到英国去,但似乎再没有谁可以将奥斯卡的母亲解脱出来,医生对她的诊断是“死于黄疸病和食鱼过多”。
那天他们送走了母亲,奥斯卡再次钻到祖母的裙子下,唯有那里才有真正的庇佑和安全。
不久之后,玛丽亚来到他们的生活中,这个他德国父亲的女人,也是他的初恋。他的祷告词后开始加上了:我爱你“玛丽亚”。一边纳粹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边他们沉浸在这个十几岁如花少女带来的爱的挑逗和淫猥中。但这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奥斯卡加入军营,成为侏儒文艺兵到了法国,彻底同流合污。他和同是侏儒的梦游女罗斯维塔交好,彻底在男欢女爱中沉沦,但最后这个奇女子,却因为早上的一口咖啡而断送了性命。人不能不自知。他的好朋友说:“我们这些矮人和丑角不应该在为巨人铺设的水泥路上跳舞。”

于是,我决定长大。
苏联红军入侵德国,奥斯卡一家未能幸免,这个将表叔拉入波兰邮局保卫战间接造成其死亡的孩子,再一次在红军搜查的时候出卖了父亲。“容易上当的人,相信有圣诞老人,但其实圣诞老人是个煤气工人。” ,无论是动乱的世事还是和平的年代,总有对利益的争夺,美好的向往,若你的美好就是向圣诞老人许愿,这知道这圣诞老人会拿什么跟你交换呢。被“幸运”之星笼罩的奥斯卡拥有三人的爱护,但都一一离他而去。他好像拥有最多,而却一无所有。于是,在所有动荡和别离之后,他决定长大,回到那卡舒贝人的土豆田。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