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笔记:记录、分享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杂谈随笔
全文约25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最近在《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故事读到一篇《抖音为什么突然就火了》的文章,觉得可以从中一窥网红养成记。以下有关网红的故事皆取材于该文章。
3个月,132.6万
一个27岁“南漂”在广州、汕头夜场的编舞师杨洋在好友的推荐下第一次玩抖音APP,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他的粉丝就迅速涨到了100万之多,成为了抖音最早一批网络签约红人。如果故事只说到这里,会是一个非常励志,让人瞬间跃跃欲试争当网红的故事。
但是,有多少人会好奇追问推敲一下:故事的结局之所以是这样子,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有趣的是,如今很多讲故事的人都喜欢故事讲一半。讲故事的人可能有鼓动人心等等的目的,所以故事讲一半,讲观众爱听的一半,这容易理解。遗憾的是,很多听故事的人,也喜欢故事只听一半。于是,越来越多人敢讲经不起推敲的故事,因为越来越多人早已忘了推敲这回事,也喜欢听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接着说上面那个抖音网红编舞师杨洋的故事:23秒、23个画面、3个半小时、4身衣服、10几次、10几遍。这是一组与他上传的抖音作品有关的数据。在获得粉丝关注越来越多之后,杨洋也对自己上传抖音的作品提出了更多自我目标和要求。晚上10点在某个咖啡馆里为了完成一段23秒长度被分拆成23个画面的短视频,杨洋和同伴一起持续拍了将近3个半小时,4身不同风格的衣服来回换了10多次,有时候一个画面要过关得重复拍上10几遍。
在最初玩抖音的半个月里,杨洋拍摄上传的3条舞蹈视频每条几乎都能得到好几千点赞,仅仅在3条片子之后,他意外地在抖音APP上收到了编辑邀约其成为平台UGC作者的邀约。用杨洋自己的话说,回头看自己的命运“就在抖音平台上被悄悄改变了”。
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尽管那篇封面故事文章的名字叫《抖音为什么突然就火了》,但是读完全文你仍旧很难像解答一道数学题一样给出精确的因果答案。你可能会觉得那些已经成功成为网红的人深谙如何成为网红之道,可实际上是网红自己也觉得火得莫名其妙。
比如和杨洋类似的一个抖音网红“暴躁的小张”开始也想像杨洋那样做出酷炫的舞蹈作品,但是模仿了几次发现不行,转而为自己找到了“搞笑段子”的路线,而事后再回味,小张自己也觉得“自己是莫名其妙火了”。看回杨洋,虽然已经接触抖音产品有一整年,但他也依旧没有完全摸索出抖音平台的推荐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最后他能给询问者以及自己的答案也只能是:“大概就是要好好拍吧。”这样颇为笼统含糊的答案。
图片资料来自《第一财经周刊》杂志
于是,不去讨论原因而回归到关注他们成为网红的现象和过程本身,或许可以说导致大多数人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所处的生活在一边对个人施以巨大压力的同时又时不时地抛出这样、那样的屌丝逆袭机会,而通常大多数人对这些机会后知后觉,即便是那些成功逆袭的先知先觉者,也很可能是“莫名其妙”的逆袭。于是集体的焦虑很容易蔓延,因为相当多数人都可以是逆袭机会的参与者,同时,又都对机会的判断与把握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所以在很多“火了”之前,不得不加上“突然”、“莫名其妙”这样的定语。
当然,如果复盘“南漂”夜场编舞师杨洋的网红之路,有些原因仍旧可以说是确定的,这些确定的因素或许可以概括成初心和心血。初心即当初杨洋开始玩抖音的原因,那要追溯回他第一次打开抖音APP的时候在首页推荐看到红人“薛老湿”的一段舞蹈的时刻。就是在那一瞬间,他被视频里使用的运镜和转场等拍摄技巧吸引住。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立刻决定了要模仿“薛老湿”的这种作品风格,从此走上了最费心力的“技术路线”。至于心血,即是前面所说到他拍摄一段23秒视频所要付出的背后艰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积累——尽管混迹在夜场,但在玩抖音之前,杨洋已经有11年舞蹈经验。
他人即地狱,他人亦天堂
关于抖音内容的审核推荐让我想起一句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
文章中援引英国电视真人秀《Big Brother》的例子将抖音的平台运营团队角色类比为“老大哥”。在那档真人秀里,出演真人秀的素人会被集中在一栋房子里生活,除了洗澡和如厕的一举一动都被24小时直播给全国观众。这些想成为红人的素人们,并不知道哪个摄像头正对准他们,然而一旦他们做出破格举动需要被警告时,“老大哥”的声音就会在整个房间回荡。这个节目有句很出名的广告语:“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
谁是看着像杨洋或者“暴躁的小张”这样在抖音上的网红或者想成为网红的老大哥呢?起初,上推荐都是抖音的编辑人工审核,而“暴躁的小张”在与编辑的聊天过程中,曾通过蛛丝马迹猜测对方应该是一位“20岁出头的女生”。结合互联网行业从业群体的现状,这个猜测应该不离谱,相信抖音上的“老大哥”们基本都是80、90后。
就是这些年纪轻轻的“老大哥”们掌握了平台推荐与否的决定权,也间接掌握了怀揣网红梦的众多同龄人们红与不红的尺度。与此同时,老大哥群体们自己很可能也苦恼于个人苦哈哈的小编工作经历,羡慕着在平台上逆袭的草根网红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颇有些吊诡和讽刺意味的现象。
他人即地狱,网红之路上,素人之间,素人与平台审核的编辑之间似乎注定存在着矛盾张力。他人亦是天堂,因为在这种矛盾张力的另一面,每个个体都可能是不经意间就彼此成就的动力,哪怕互为彼此的个人中不乏20出头的小姑娘。
“抖音官方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抖音的审核是机器和人工并行。机器会根据图像模型、关键词等要素对海量视频过滤,之后人工会根据审核标准再执行两道审核,更重要的是,抖音官方终于证实——‘精选是抖音向用户表达价值观的方式,推荐由机器来执行。’”
可以看到,作为地狱或天堂的“他人”角色里,多了机器,或者用更时髦的话说——人工智能的参与。而赋予人工智能怎样的“逻辑”和“算法”似乎已经并不总是由绝对少数来决定,就好比能决定抖音机器过滤逻辑和算法的个人或团队在制定这种逻辑和算法的时候恐怕也不能不小心谨慎地考虑作为“他人”的,庞大复杂的用户群的心态、思维、观念等。与此同时还要小心谨慎的保密逻辑和算法规则,不能轻易公之于众。
所有人,都是正在发生的各式各样网红造神运动的参与者,伴随着一战成名的期待,伺机逆袭的焦虑,突然就火的兴奋,互为地狱亦互为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