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去情绪化管教》

读《去情绪化管教》

作者: 味淡 | 来源:发表于2022-02-16 10:30 被阅读0次

    去情绪化管教

    问题

    很多人面对辅导孩子写作业、管教孩子时,很头疼,有“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说法,甚至有人被气得拉到医院。

    面对孩子的问题,是任凭他放弃他,还是吼叫发脾气?除了这两个,还有没第三选择?

    家长已倦于大吼大叫,倦于让孩子们伤心失望,倦于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继续做错事。家长们清楚眼下使用的管教办法是他们打心眼里不愿意用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更

    好的办法可以取而代之。他们想要以一种温和而慈爱的办法来管教孩子,但是想要用温和慈爱来让孩子听话是那么费劲又收效甚微。家长需要这样一种管教方法:既有效,又要让大家感觉良好。

    如何去除老派管教里那些典型的冲突和情绪化的成分?

    方案

    本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方式,就是去情绪化管教。什么是去情绪化管教呢?就是冷静地去教,先冷静自己情绪,再平静孩子情绪,再去理性教导,管教的终点在教。在这样的方式下,达成两个目标。短期就是让孩子听话,做正确的事,长期是发孩子灵活对付各种复杂情境、约束负面情绪以免失控的能力。

    在这样的管教里,帮助孩子理解了什么叫情绪管理、冲动抑制、后果预测、与他人共情、做周详的决策等等。作者认为“管教”这个词所涉及的是出于爱、尊重和情感连接的教导和能力培养,而非惩罚和控制。

    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减少冲突,亲子间关系更和睦,更加有效也高效地起到教的作用。因为情绪当头,啥也听不进去吧,说了也白说,最后是相互发泄情绪,没道理可讲。

    具体怎么做呢?一句话是去情绪化管教,两句话是先平复双方情绪去建立情感连接,也就是说先接纳对方,再理性引导。为啥要先情感连接呢,为啥不直接教训他?作者说短期可以让对方从逆反状态走向包容状态,长期可以构建孩子大脑,还可以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步骤一情感连接

    这是好处,那这种连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首先,作者提出要关掉我们脑海里的背景音乐。什么意思呢?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同样一个风景,背景音乐欢快时和恐怖时,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他建议人关掉那个“鲨鱼音乐”,就是远离过往经历以及对将来的恐惧所奏响的配乐,因为这会影响人理性思考,在情绪化情况下会进行恐惧式教育。

    其次,情感连接需要人关注恼人问题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做呢?他在表达什么意思呢?”,而不只是关注表面行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表面问题是症状,原因是内在病根。

    接着,也要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说,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说话方式会决定引起的是逆反还是合作。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方面,那情感连接其实是什么样子?我们在管教过程中,要做什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子感受到被感受,并明白无论他们正在经受什么,我们都会一直陪伴着他们呢?情感连接可归结为一个由4部分组成的循环过程,但顺序不一定是完全一样。

    首先,是表达安慰,通过肢体语言,比如俯下身来,低于孩子视线交流。孩子(或者你的同伴)感觉情绪不佳,请给予他满怀着爱的肢体触碰吧,即使现在情势仍是高度紧张,它也能让一切平静下来,并帮助你们两个建立情感连接。

    其次,是认同。无论我们是否赞赏他们那些发泄性质的行为,都要让处于强烈情绪当中的他们感到被认同,感到我们与他们同在。我们要表示自己会永远与他们同在,即使他们正处于最糟糕的状态。无论他们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感受,我们都愿意去关注。无论他们在哪,我们都愿意去靠近;无论他们正经历什么,我们都愿意理会。

    通常来说,认同是很简单的。你主要做的就是识别孩子现在的感受:“这真的让你很难过是吗”,或者“我看得出你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或者宽泛地说“你现在肯定不好受吧”。然后就是认同那些情绪。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而言,能听到有人对自己说“我明白,我理解。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总是能颇受触动。这种共情能让我们卸下武装,放松僵硬的身体,平复内心的烦乱。

    第三,是别再说了,先听吧

    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在管教时说得太多。向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喋喋不休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如果他的情绪已经爆发,那与他交谈,试着让他理解我们的立场就是最无谓的做法。

    无论你有多么想,请不要与孩子争论,不要说教,不要为自己辩护,不要告诉他别那样觉得。现在不是教育或者解释的时候。现在是倾听的时候,你只要和孩子一同坐着,给他时间去抒发自我就好了。

    第四,反射你所听到的东西

    对孩子感受的反射本质上是将他们说给我们听的话传达回去。请好好去进行这个步骤,它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完成倾听这一步之后,请把你所听到的东西反射回去,让孩子知道你听懂了他们的意思。这个举动会带你重回表达安慰那一步,于是下一次循环又开始了。

    以上四步是情感连接循环,为接下来理性引导做好准备。

    作者提出两个原则:1.等待孩子(以及你自己)准备好。你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的方式会对整个局面的走向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在你进行理性引导之前,请先检视你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平静在暂停的过程中保持清醒和平静,才是你第一步该做的。

    2.保持一致但不刻板。我们的宗旨是坚持以始终如一但是懂得变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可以对你有什么期望,同时也明白有时你会充分顾及情境中的所有因素。

    进行引导时,作者提出要达到三个成果。

    一是洞察力,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自己的感受。(这是从自己一方面来说)

    二是共情心,让他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对他人造成了影响,去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事物,去开发觉知他人感受的能力。(这是从他人角度考虑)

    三是整合与裂痕修复,在帮助孩子考虑了他人感受,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是如何给他人造成影响之后,我们得问问他们,要怎么做才能在挽回局面、弥补过错的同时创造整合的状态呢?(这是从自己和他人共同体来说)

    步骤二理性引导

    前面说了情感连接,接下来说去情绪化理性引导。在这方面有什么策略呢?

    第一,少说话。在管教互动中,家长经常会觉得有必要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并点出有哪些地方下次需要改进的。而另一方面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通常也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他们最不喜欢的(或者说最不需要的)就是关于他们犯的错误的冗长说教。

    我们强烈建议你在进行理性引导的时候,要抑制自己讲太多话的冲动。处理问题和进行教育固然重要。但在这么做时,请保持言简意赅。不论你的孩子年纪有多大,冗长的说教是不大可能让他们更有倾听意愿的。你只是在以过多的信息和感官冲击来碾压他们。其结果就是:他们经常懒得理你。

    第二,接纳各种情绪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说不,他们就感受不到被倾听和尊重。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守候着他们,会一直倾听他们的感受,他们可以来跟我们讨论任何他们担心的或者正在对付的事情。我们不想造成这种误解:只有在他们感受到愉悦或者其他积极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与他们同在。

    第三:要叙述,不要说教

    许多家长在孩子做了不乐见的事情时,往往爱进行批评和说教。但在大部分管教情境中,这些反馈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反而应该只是简单地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们会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就跟清楚我们在大吼、贬损和挑剔时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并且,他们在接受这种信息时,会少点防备和情绪。

    第四,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有些事情是不能给出一丁点让步空间的,有些时候,你得让孩子直面拒绝,给他机会去学习等待或者学习调节失望的情绪。但通常

    来说,只要我们将孩子纳入管教过程中来,结果都会是双赢。

    第五,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如果你必须拒绝一项请求,那么请重视说“不”字的方式。彻底的“不”比附带条件的难接受多了。直接来个“不”,再配上严厉且轻蔑的口吻,会自然而然地将孩子(或者任何一个人)的逆反状态激活。这是在让他们练习忍耐失望的心情,如果事实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们的愿望相左。

    此时他们的愿望是得不到满足了,而你正在做的是帮助他们管理失望的情绪。你是在帮助培养他们的韧性,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每一次被拒绝时,这种韧性都能发挥其作用。你是在帮助他们延展包容的限度,帮他们清扫前路,并且给他们机会去练习延迟满足。

    第六,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作者提倡的是以关系导向的、去情绪化的管教,我们的管教里可以既充满尊重和爱,又有着清晰一致的行为界限。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珍视感情,强调尊重,摒弃冲突,拒绝情绪化:你可以这样管教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你能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你能帮助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共情能力;你能使他们朝着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方向前进。

    这种处理方式,在处理顾客投诉,处理婚恋关系等人际关系,也可以用的到,原理一致。先平静,再连接,再引导。用三句话来说就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去情绪化管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gr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