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是办公室同志脱颖而出的绝好机会。
第一个有,是有准备
对于一些会议,你应当在会议开始时起就考虑到发言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学习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内部员工会。
第二个有,是有态度
感谢领导给我发言的机会,感谢组织创造这么好的平台,感谢之前同志们的发言,我受益良多,等等。认同,就是表扬别人,肯定他们的发言或做法。
第三个有,是有说法
比每个部分的标题更简短,是高度概括的、朗朗上口的、文辞优美的“专有名词”,旗帜性的、标题式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说法”。
如果先把“说法”确定下来,脑子就能始终保持清醒,不会说着说着乱套了、跑偏了,听众听起来也很清晰
提炼一个朗朗上口的说法,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别人只要记住这个说法,
一旦有了说法,即兴发言的逼格马上就提高了。至于怎么总结自己的说法,大家可以到各种口号、标题里去找找灵感,也可以参考石头另一篇“如何做亮标题”的文章。
第四个有,是有“爆点”
综上,做一个小结,口才平平的同志要想做好即兴发言,要遵循的应是这样的步骤:会开始了,别闲着,认真记,抓紧想,先简单组织一下表态的套话,然后从脑海里搜罗确定一个“说法”,再运用灵感构思一两个爆点,最后站起身,声音洪亮地按思路讲下来,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即兴发言就完成了!
想得到有温度的对待,从充满元气的问候开始。
一个会和人打招呼的孩子,大人往往对他会带着更多的亲近和善意,愿意和他多聊几句,这是人之常情。长此以往,打招呼多的孩子和外界交流频繁,也就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容易具备较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你的招呼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无论是谁,被微笑着大声问候,心情必然会是极佳的。
在工作中,不也是这个道理嘛,你热情地招呼别人,别人必然不好意思对你冷面相向;你沉重地招呼别人,别人心也要跟着沉重,于是你就被沉重地对待了。
即使其他人,比如领导,并不认识你,你仍然坚持大声、字正腔圆地招呼别人,一次,别人可能莫名其妙,两次,说不定就会生出些许好感,三次,难保不对你产生兴趣,四次,大概会认定你是一个乐观主动的人。
对别人说“不”的时候怎样才不会撕破脸?别人不习惯你说不,自己也习惯了唯唯诺诺,迫不得已拒绝了别人,内心反倒深深地感到愧疚,觉得做了一件不大光彩的事。
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他们提出要求,对于是否难办、是否不符合政策都心知肚明。
倒不如认认真真、坦坦诚诚地跟别人讲清楚前因后果、是非利弊,果断地告诉他
一般来讲,人家的心并不会碎成一地,只不过需要换个地方撒网求助罢了。
态度坚定但语气温和。人都要面子,你得给人面子,不要随便拿刀子划别人脸,所以最好的拒绝方式应该是坚硬的内核裹着柔软的外衣。
多用商量的、温暖的、同情理解的、无可奈何的语气去说拒绝的话,使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结果。
大家拒绝时可以多说“要不这样您看行不行”这样的话,表明的是这样一种态度,我拒绝你,但是在拒绝的同时,我还能提供其他的方法,帮他想出另外一条出路,实际上还是帮了他的忙,这是一种慈悲而有智慧的拒绝。
这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调试别人的要求,效果当然好于直接拒绝,但你也需要坦然承担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事实上,给别人帮忙这件事,永远不应凌驾在你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之上。你和别人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别人的需求不比你的需求重要。甚至你自己的需求,比别人的需求还要更重要一些。
所以,尊重自己的需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是完全正确的,是自己爱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
你可以帮忙,但是帮忙是你的意愿,而非你的责任。如果你不想帮忙,帮不上忙,也绝不是什么罪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