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子徒善不足为政

天子徒善不足为政

作者: 融古为今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22:51 被阅读0次

    读宋代范祖禹的《唐鉴》,其中关于唐昭宗李晔的有二篇:“小人不可以有功”、“唐之乱亡、皆由藩镇”。其实,范祖禹在《唐鉴》中对唐文宗评价的“天子徒善不足以为政”,这句话,也十分适合于评价唐昭宗李晔。关于唐玄宗,范祖禹在《唐鉴》中也有几点经典的评价:“玄宗知为君之要”、“唐室之祸,基于玄宗用宦官”、“天下之祸常基于太平之时”、“天子失国与匹夫何异”。

    唐玄宗知道作为国君只需抓大事就行了,不必事无巨细都要躬亲。比如姚崇向唐玄宗奏请作用‘郎官’的事,玄宗就不理他,原因是玄宗认为作为宰相不应把琐碎的事都拿来让国君处理。唐朝制度‘五品以上,以名上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五品以下官员考核、任命是由宰相和吏部负责的,皇帝并不插手。

    “天下之祸常基于太平之时”。范祖禹认为,唐玄宗只看到国力强盛的一面,没有看到过度挥霍的危害,因此好大喜功:边境的军备远远超出正常时期、公私承担的劳役与费用过重,百姓承受不起而开始困苦。再加上唐玄宗用人不当(李林甫、杨国忠为相),终使太平时期酿成“安史之乱”浩劫,走向衰亡。

    唐朝后期的藩镇问题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为平定叛乱,唐玄宗在逃往成都途中,在普安郡(剑州)发布诏书,将边地的节度使制度引入内地,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安史之乱被平定后,藩镇又成为唐廷心腹之患,尤其以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与大河南北的藩镇冲突最为剧烈。经过肃、代、德、宪四朝努力(甚至不惜向回鹘借兵),唐廷逐步化解了安史之乱及其伴随的危机。凭借着对藩镇的整合与改造,以及江淮财赋的支持,安史之乱后,唐朝又维护了一百五十年。

    但在唐代宗、唐德宗时期,宦官集团权势迅速膨胀,形成了庞大的使职系统,能轻易碾压南衙文官集团。数量上讲,宦官官员的数量已不比朝庭的文官胥吏少。军事上,宦官集团通过神策两军中尉控制了长安及京西北地区朝廷直接控制的所有军队,并以庞大的监军系统监控各地藩镇。经济上,宦官集团以赡军为名,攫取大量经济权益,积蓄内库财赋。政治上,宦官集团通过枢密使侵夺宰相相权,参掌军国机密,形成内外大臣共同治天下的独特格局。最后,宦官集团还操纵君主废立:立君、废君、弑君,有如儿戏。

    现代的人很难想象宦官集团还能操纵君主废立,这一点也也唐玄宗有很大关系。

    从唐玄宗起,“太子不居于东宫、诸皇子不出阁、皇子王孙居十(六)王宅”,成为定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千年来的“东宫体制(东宫衙署、太子属官、太子率(太子卫队))”是具一定独立性的、合法的权力系统。东宫不仅是具有独立性的宫城建筑,更是确保太子接受政治训练的政治生活空间。太子属官是直接对太子负责的,太子是有自己独立势力的,太子的左、右春坊,可以比拟朝廷南衙的“中书、门下”,太子缩微版的“小朝廷”,是确保太子能够以储君身份接受政治训练,是日后皇权顺利交接过渡的政治保障。当政治局势失控时,太子有能力发起挑战抢班夺权。

    唐玄宗登基前历经多次政治风险,一方面,他不希望他之后皇室还有“父子手足相残”;另一方面,围绕“牢固掌握皇权”这一中心,他不断压缩‘太子、皇子’政治生活空间。父强子壮的背景下,“太子不居于东宫,而居于‘乘舆所幸之别院’(后代太子居所称‘少阳院’)”,换句话说,就是把太子放在眼皮底下监管起来。诸皇子、皇孙成年封王后,入住‘十(六)王宅’,‘令中官押之’,亲王虽有僚属却‘未有府幕’,更无兵马,十王宅中诸王从政治上也被严格控制起来了。

    没有了“东宫体制(东宫衙署、太子属官、太子率(太子卫队))”这一独立性的、合法的权力系统。新皇帝继位前,是真正的一个“孤家寡人”,没有政治势力、也受不到好的政治训练、君弱臣强,皇权只能逐渐萎缩。

    唐朝的宦官拥立新帝,还倾向于“立幼不立长、立愚不立智”,这样精挑细选出来的新皇帝,肯定能弱爆了。

    黄巢民变爆发,始于875年6月,终于884年6月。黄巢带领造反的历程,大致分为四段:第一个转折点在878年(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在湖北黄梅与唐朝招讨使曾元裕的部队作战,王仙芝兵败被杀。这时黄巢在进攻亳州,尚让率王仙芝余部同黄巢会合,确定了黄巢的大头领地位,黄巢开始称“黄王”。三月为了能逃出唐军的包围圈,黄巢一度向唐朝东北面行营招讨使张自勉投降:朝廷要求黄巢在郓州解除武装。

    第二个转折点,黄巢挺进中原、再渡江南下。黄巢由宣州向富庶的两浙(浙西、浙东)进军,既避开了唐军主力,又补充了军粮及物资;经浙东进入福建、广州。878年(乾符六年)五月,黄巢攻克广州,可能有烧杀抢掠屠城行为。因水土不服,黄巢士卒强烈要求北返。

    第三个转折点,黄巢北伐关中。879年(乾符六年)夏天,黄巢以‘义军百万都统、韶广观察使’名义,广发文告,决定北伐关中,敦促唐朝皇帝投降、警告各地藩镇不要轻举妄动。

    879年(乾符六年)十月,黄巢军自桂林沿湘水而下;十月底,黄巢军攻克潭州;十一月黄巢军攻占江陵;潭州守将文官李系和荆南镇王铎均望风而逃。土匪官军刘汉宏洗劫江陵城。

    879年(乾符六年)十月,高骈由浙西调往淮南。879年(乾符六年)十一月,周宝自神策大将军调为镇海军节度使。880年(广明元年)三月,朝廷以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朝庭将“昭义、感化、义武”等镇三四万兵派到淮南,由‘诸道兵马行营都统’统一指挥,准备在淮南毕其功于一役,最少要封堵黄巢北上。可是淮南节度使高骈却不想承担三四万其它藩镇兵的粮草、也担心其它藩镇军趁机抢劫淮南各地、更害怕大规模打仗把淮南的扬州彻底打残废了。

    880年五月,信州之战中,黄巢大败淮南军,一举杀死大将张璘。以张璘兵败被杀为界,此后高骈立马认怂、一味避战求自保。

    880年(广明元年)七月,忠武军都将周岌袭杀忠武军节度使薛能导致其它藩镇恐慌(害怕自己也被周岌攻击),屯集在溵水的几万唐军马上作鸟兽散。

    九月,黄巢军北渡淮河;马不停蹄,迅速占领了长安;唐僖宗李儇外逃成都。

    朝廷外逃的严重后果有三个:各藩镇此后各自零星抵抗黄巢,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战役。朝庭丧失了官员任命权,各藩镇武将频频赶走自己的文官上司,武夫统治成为了藩镇的常态;各藩镇以自己的喜好任命各级官员(墨敕封官)。藩镇割据,导致漕运断绝,朝廷收不到东南九镇的赋税,很快,朝廷就没有钱粮养兵、甚至无钱给官员发薪俸。

    第四个转折点,黄巢军反复争夺长安,然后逃出长安、直至884年黄巢败亡。

    (光启元年)885年五月,皇帝李儇的左军中尉田令孜,为了供养神策军,想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收回原本是中央的财权(“安邑、解县”二地盐池)。朝廷要王重荣把已吞下的“奶酪”吐出来,引起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宁急剧反弹。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结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轻松地击败了‘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的联军,直接进逼京城。(光启元年)885年十二月底,田令孜胁持皇帝从开远门逃出京城长安,逃到了凤翔。这一次,田令孜又丢下了文武百官。一而再的被抛弃,文武百官就十分生气,大多数大臣清楚的认识到:皇帝是昏君,田令孜不死,祸乱永无结束之日。文武百官们同皇帝和田令孜搞起了冷战,坚决不去凤翔陪皇帝吃窝窝头、过苦日子。

    886年(光启二年)正月,邠宁节度使朱玫以五千骑追乘舆驾,没赶上。李煴因病也没能追上当今皇帝,在遵涂驿被朱玫劫持了,进驻凤翔,朱玫控制了六部、台省官员百余人。

    四月,朱玫胁迫宰相萧遘等率群臣盟于石鼻驿,奉李煴为嗣襄王、监军国事。萧遘坚持不可。于是,朱玫罢免萧遘,自己任命自己为侍中,想学习"董卓挟天子令诸候"、号令己出。李煴一行返回长安,任命裴澈为门下侍郎,郑昌图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派柳陟等十余人分谕天下,告知嗣襄王监国的意图,(愿意臣服、劝进的藩镇)皆得升官。然后李煴五次谦让、不接受皇位。可大臣们继续表演‘上表劝进’,李煴乃即皇帝位,改元建贞,尊当今皇帝为太上元圣皇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率领各镇贡奉,归顺的藩镇有十有八九。除了自己僭号的蔡州刺史秦宗权外,只有河东节度使(太原)李克用不从。

    田令孜让当今皇帝李儇派遣使者晓谕王重荣、李克用,二人因为没有从朱玫那边捞到实质性的好处,便同意宣告:仍遵从皇帝李儇的号令。在李克用和王重荣帮助下,李儇很容易镇压了嗣襄王李煴及一百多位大臣。这镇压使朝堂为之一空;直接的后遗症是,下一任皇帝上位之后,几乎没多少有真才实学的大臣可用。

    文德元年(888)三月八日,寿王(后改名李晔)在唐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这个时候,朝庭已衰弱到了极点,基本上是政令不能出长安城了。

    李晔888年-904年在位,他当皇帝期间,最少任命过23位宰相。中唐之前,朝臣需任官十二三任始入宰相,十二任官任期约30--36年,唐人以25岁入仕,基本上要到55岁左右才可能拜相。而李晔的宰相,基本上是中进士之后十多年就拜相,属于典型的“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最少有‘杜让能、韦昭度、李磎’等宰相,直接因李晔的低能而丧命。

    李晔很勤政,但基本上是做得多,错的更多:

    一、对藩帅武将的“恶”认识不足,武将藩帅只把朝廷当作泥菩萨。李晔始终不能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他脑瓜子真的不清楚。

    1、李晔同田令孜不对付,他就令‘开府仪同三司、暂署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韦昭度为‘西川招抚制置使’讨伐田令孜的异母哥哥陈敬瑄。他想不到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敢反抗朝庭军。从文德元年(888年)六月起,打了三年,最后便宜了王建。王建派亲信当韦昭度的面吃掉韦昭度的亲信,成功吓走韦昭度。

    2、龙纪元年(889年)十月初一,青州节度使王敬武去世。朝庭决定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任检校太傅,兼任侍中、青州刺史、平卢节度使;但青州三军将士拒绝朝庭的任命,自己推举王敬武的儿子王师范为兵马留后。朝庭也无可奈何。

    3、景福元年(892年)春,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等上表指出:兴元杨守亮接纳叛臣杨复恭,请求共同派遣本部军马讨伐,并自行准备供给军用的粮草,只要求加授李茂贞山南招讨使的名义。朝廷不同意不颁发征讨诏书。李茂贞发怒,和王行瑜一起,不等诏令,就擅自发兵进攻兴元杨守亮、抢地盘。

    到景福元年(892)十二月,华州节度使韩建奏报说,在乾元县遇到兴元府溃散的士兵,击败了他们,将杨守亮、杨复恭都斩首、将头颅传送到京师。

    二、当上皇帝的李晔对‘家奴’宦官的“恶”认识不足、驭下无方:

    1、在对藩镇吃了瘪,李晔想在宦官身上找回场子。可惜,低估了杨复恭反抗的决心。大顺三年(891)九月,天子赐给左军中尉杨复恭荣誉,想令其以大将军职衔告老退休。杨复恭发怒,称说有病而不接受诏书。十月初八,天威军使李顺节率领禁军讨伐杨复恭,杨复恭的养子玉山军使杨守信率军进行抵抗,在京城昌化里列成战阵与天子亲军对抗。

    2、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初一为乙酉日。十一月初六,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掉昭宗,把他囚禁在东内的问安宫,让皇太子李裕监国。当皇帝和皇后就共乘一辆车,和十几个侍从宫人前往东宫之后,刘季述亲手把东宫宫院的门锁上,每天只从窗户中把装着食品的食器送进去。当天,把太子迎来监国,假传李晔的圣旨称昭宗为太上皇。后来崔胤策反神策将领孙德昭反正救了皇帝。

    三、李晔朝庭的能力不足,又急躁冒进,屡次被藩镇逼宫。

    乾宁二年(895年)春,正月,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河中军将拥立王重荣的养子、行军司马王珂为节度留后。二月,王重盈的亲生儿子,陕西节度使王珙、绛州刺史王瑶起兵讨伐王珂,并上表控告王珂假冒姓王,并不是王重荣的儿子。王氏三兄弟争着要当河中主帅,皇上派中使去劝慰他们。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上表章,说王重荣对国家有功,他的儿子王珂应当承袭父职,请求赐给他节仗斧钺。邠宁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各自奉上表章,说王珂是螟蛉义子,不应该继承父职,要求任命王珂为陕州刺史,王珙为河中节度使。皇帝李晔没有等等看局势发展、一口先允准了李克用的所奏;得罪了李茂贞、王行瑜、韩建。

    五月初八,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各自率领精兵几千入宫逼迫李晔,京城的人们都非常恐惧、逃亡奔窜,官吏们无法制止。李茂贞、王行瑜极力诉说朝臣和宦官之间互相倾轧,深为时政之害,请求诛杀那些为害特别严重的朝臣和宦官。皇帝李晔贬斥宰相韦昭度、李磎,不久就杀害他们和几名宦官,三人才离开京师。

    七月初一,李克用率领全军渡过黄河,讨伐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举兵入宫的罪行。八月初一,延王到达河中府,李克用已经派遣前锋抵达渭北,又命令史俨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往皇上驻跸处侍卫圣驾。八月十九日,又令延王传布诏令,命令李克用派三千名骑兵前往三桥屯驻,以准备皇上返回皇宫。八月二十七日,皇上的车驾回到皇宫。十一月十日,王行瑜和他的妻子,以及部下五百多人突围出逃,到达庆州,王行瑜被其部下杀死。连他的家属在内共二百人,一起到军营去请求投降,李克用派偏将阎锷把他们献给朝廷。可李茂贞和韩建仍逍遥法外。

    四、李晔不顾朝庭实力薄弱,冲动地讨伐河东李克用集团。这时,朝庭惟一明智的做法是,等藩镇狗咬狗打完之后,朝庭去册封一下胜利者、保存朝廷实力。

    大顺元年(890年)四月初一,李克用派遣大将安金俊率军进攻云州。云州赫连铎是朝庭制衡沙陀李克用扩张的少数民族势力,朝庭想救赫连铎可以理解。赫连铎向幽州求援,李匡威出兵救援云州,双方在蔚州交战,安金俊的太原军被打得大败,燕州的军队擒获了安金俊,将他献给朝廷。李匡威、赫连铎、朱全忠等奉上表章说:“请利用沙陀军战败逃跑的机会,臣等与河北三镇,以及臣等所管辖汴州、滑州、河阳的军队去平定太原,希望朝廷任命一名重臣统领这次军事行动。”只有与朱全忠结成一党的张濬说太原军可以讨伐,认为不可以讨伐者占了十分之七,宰臣杜让能、刘崇望认为极不可以。只有张濬发表意见说:“先帝两次驾临兴元,实际上正是沙陀人的罪过,近来正忧虑河北地区的封疆大吏和沙陀军牢牢地勾结在一起,没有办法把他们分开。现在两河地区的重要藩镇都愿意讨伐他,不趁他们分裂的这个机会除掉他,正是应当决断而不决断。”

    五月,决定由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濬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以京兆尹孙揆任副都统;五月二十七日,都招讨使张浚、孙揆率领神策军各营的三千名士兵前往前线军营,昭宗驾临安喜门送行,向他们发布训诫和誓师的命令。七月二十四日,走到长子县的山谷中,太原军的骑将李存孝埋伏的军队擒获了孙揆、韩归范和五百名亲兵,押送到太原,其余的士兵全部遭到李存孝的杀害。

    十二月,张浚、韩建率军从晋州、绛州开拔逃走,李存信收复晋州、绛州,大肆抢劫河中四郡。损兵折将战败后,朝廷只能把主战的张濬一贬再贬,换取河东李克用的谅解。   

    大顺三年(891)春,二月初一,朝廷恢复李克用检校太师、中书令、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观察处置使的官职。

    看,杀了朝庭的兵将,完全没事,李晔这是自己把脸皮放在地上摩擦了,能怪人家李克用吗?大顺三年(891)六月,河东李克用攻击成德节度使、镇州刺史王熔,朝庭也学会了闭嘴不说话。

    乾宁元年(894年)六月,李克用攻陷云州,俘获大同防御使赫连铎,派他的偏将薛志勤镇守云中。李克用终于独霸了河东周边地区。

    此后,李克用不断派太原军进攻幽州、进攻魏州,逐渐蚕食河朔三镇。

    五、皇帝李晔以卵击石,试图让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吃下去的兴元府又吐出来。宰相杜让能一再讲,不可向李茂贞用兵,李晔拒谏。景福二年(893年)七月十七日,决定任命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尉李茂贞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等。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凤翔尹,充任凤翔陇州节度使。当时李茂贞仗恃兵力,要求兼任山南节度使,昭宗很久都不颁发任命的诏书,李茂贞上奏的表章很不恭敬,大肆诋毁时政,皇上不能容忍,准备起兵向他问罪,因此妄想以徐彦若取代他。

    八月初一,任命嗣覃王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岁任招讨副使。九月初十,覃王率领扈从皇帝车驾的五十四军进攻岐阳,屯驻在兴平。李茂贞率军迎战,屯驻在銩稨。九月十七日,岐阳的李茂贞军进逼兴平,朝廷的军队不战而自溃。李茂贞乘胜逼近京师,进驻于三桥。九月十九日,昭宗驾临安福门,将观军容使西门君遂、内枢密使李周潼斩首,派中使向李茂贞颁赐诏书,令他收兵回归本镇。李茂贞把军队布列在临皋驿,一条条地列举宰臣杜让能的罪行,请求将他处死。皇帝李晔决定将太尉、同平章事、晋国公杜让能贬职为雷州司户。十月初一,赐杜让能自尽,他的弟弟、户部侍郎杜弘徽因受杜让能株连也被赐死。

    十一月,决定任命凤翔陇州节度使李茂贞代理中书令,晋封为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赐以“尚父”之号,赐给铁券。

    乾宁三年(896年)七月十三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岐州的军队再次逼近京师,诸侯王率领禁军护卫皇上的车驾准备前往太原。皇上李晔被迫驻跸在同华节度使韩建的华州,以署衙作为行宫。当时岐州的军队进犯京城,长安城的宫室和市场被糟蹋得只剩一片灰烬,自中和年以来修理建造的成就,全都一扫而光了。

    十月初五,决定任命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孙偓为中书侍郎,充任凤翔行营招讨使。十月初七,孙偓在驿舍与诸将相见,以商议进军的事。十月十一日,李茂贞奉上表章请罪,承诺愿意改进侍奉君王的礼仪,继续承担按时上贡的义务,并献上十五万钱,以帮助修整京师的宫阙。韩建操纵了这件事,军队便没有出发去讨伐李茂贞。

    六、朱温借助朝廷的名义,先后兼并秦宗权、时溥、朱瑄、朱瑾、王师范等诸多藩镇,朝庭只能在旁边吃瓜看戏。

    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以“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名义,联合河南尹张全义、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等攻击蔡州秦宗权。887年(光启三年),秦宗权集结主力15万人,分为36屯,进逼(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老巢)汴州,在汴州北郊的“边孝村”爆发了决战。朱温得到朱瑄、朱瑾的支援,大破秦军,斩首2万余级,秦宗权一蹶不振。889年,朱温将被打折双腿的秦宗权‘献俘’送到京城斩首。

    宣武军朱温与武宁军徐州刺史时溥大战几年后,时溥支撑不下去了,时溥考虑离开徐州避祸。大顺三年(891年)十一月,朱全忠奉上表章,请求调换时溥的节镇职务。十二月,朝庭任命右仆射、同平章事刘崇望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徐州刺史,充任宁武军节度使。因未没有足够的利益可以拿来交换,毫无悬念,朝廷再次被朱温羞辱了。景福二年(893年),四月初一,汴州将领李重师、牛存节攻陷徐州,节度使时溥全家自焚而死。朱全忠派部将庞师古镇守徐州。

    乾宁四年(897年)正月初七,汴州将领庞师古攻陷郓州,郓州节度使朱瑄和妻子荣氏突围,朱暄逃到中都,被当地人杀死,荣氏被汴州军队所俘获。朱全忠任命庞师古为郓州兵马留后。

    897年(乾宁四年),二月初三,汴州将领葛从周进攻兖州,攻破了城池,节度使朱瑾逃到杨行密那儿,他的部将康怀贞投降葛从周,朱全忠任命葛从周担任兖州兵马留后。

    天复三年(903年)十一月初一,王师范战败携青州投降朱温的手下杨师厚。

    六、皇帝李晔与华州韩建的斗争,韩建杀了十几位宗室亲王。

    乾宁四年(897年)二月初九,华州守城将领花重武报告:睦王以下的八个亲王想要谋杀同华节度使韩建,把圣驾转移到河中府去。皇帝李晔便命令通王以下诸王去韩建府上解释并无此事。韩建引用晋朝王室八王扰乱天下的事实说:“请依照原来的制度,令各位王爷住在十六宅,不应当执掌兵权。为皇上殿后的那些捧日都、扈跸都之流军卒,都是街市中的无赖之徒,不能够侍卫圣驾,把他们解散以使大家安心。”昭宗不得已,都按照韩建说的办。当天,就把八王囚禁在另外的府第,保卫皇上安全的四个侍卫军二万多人都被解散,过了几天,因为皇上不答复如何处置十一位宗室亲王,韩建就和执掌枢密使事务的刘季述假传圣命发兵,包围了十六宅。诸侯王们十分恐惧,有的登上屋顶,有的爬上树披散了头发沿着围墙喊道“:皇上救儿郎们一命呀!”。当天,通王、覃王以下十一个王以及侍从,无论年长年幼都被杀了,而韩建也背负犯上叛乱的恶名。韩建接着又杀了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将平章政事朱朴贬官,这都是皇上所宠幸亲昵的人。仅拥‘同州和华州二州之地’的最小藩帅、韩建不曾给皇室留一丁点尊严。

    七、皇帝李晔最后的宿命:

    904年(天祐元年)六月,李茂贞、王建、李继徽(即杨崇本)传檄合兵以讨宣武节度使朱温。朱温以镇国军节度使朱友裕为行营都统,将步骑数万击之;命保大节度节度使刘鄩弃鄜州,引兵屯同州。朱温自己引兵自大梁西讨李茂贞等。

    904年(天祐元年),朱温下令拆除长安城,强迫皇帝李晔迁都洛阳。这个期间,李晔感觉形势不妙,派人向王师范、杨行密、钱镠、李茂贞等人都送了类似“衣带诏”之类的东西求救。李茂贞、杨崇本、李克用、刘仁恭、王建、杨行密、赵匡凝等人找到了“兴复唐室、誓杀窃国贼朱温”的由头,但也只敢在朱温周围虎视耽耽、不敢真动手。

    904年(天祐元年)八月十一日夜间,朱温的手下蒋玄晖派史太等一百余人,进皇宫杀死了唐帝李晔(即唐昭宗)。朱温又趁机杀‘左、右龙武军’将军朱友恭和氏叔琮以灭口。

    李晔在皇位上挣扎了16年,不能保卫家族,亦不能改变或延缓唐朝廷灭亡的轨迹。皇帝李晔所有的羽翼,都被朱温斩杀了。唐朝禅让给梁朝,是由壮年皇帝李晔禅让,还是由小昭宣帝禅让,其实对朱温而言,区别真不大。

    朱温派人杀一个孤家寡人的皇帝李晔,这是个天大的昏招。朱温手下的谋臣、武将,都想尽早把朱温推上皇位,这样他们才能继续加官进爵,因此没有谋臣对朱温‘讲真话、用正招’。朱温个人的政治眼光远远不及曹操,这是他匆促灭唐称帝的一个原因 ,从道义上讲,弑君之后的朱温开始走入死胡同。

    毛主席评价‘朱温在汴州宣武镇时’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朱温这个从宋州砀山午沟里走出的农家少年,(应该)参加过庞勋兵变、参加过黄巢民变,降唐后,披荆斩棘,消灭“秦宗权、时溥、朱瑄”、击溃“朱瑾、王师范、李茂贞”等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中原,一定程度恢复了农业生产,(923年,后梁对后唐望风而降),为五代的逐步统一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子徒善不足为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ow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