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则百病生。可见,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问题,脾胃虚弱人群占总人群的80%以上。
脾胃虚弱的常见表现:
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通常还伴随食少、腹胀、肠鸣、便溏或便秘、腹泻、乏力、眩晕、怕冷或怕热、肥胖或过度消瘦、经量过多或过少、口水过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她说,脾胃虚弱造成的原因有很多,饮食不节:煎烤油炸、辛辣甜腻等食品增加了脾胃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则伤脾,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普遍较大,从而增加了脾虚的概率。劳倦过度:脾在体合肉、主四肢,故脾与四肢及全身肌肉关系密切,而现代人普遍运动不足,肌肉力量较弱,在肌肉“用进废退”的同时,也会带动脾气的衰弱,造成脾虚。
对脾胃虚弱的养护方法毛倩倩医生建议:
饮食适宜。饮食宜饥饱适中,勿暴饮暴食,怒后勿食,以清淡为主。避免忧思过度,注意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可以每天利用睡前时间以静坐、冥想等方式使身心放松。
适度运动。应长期坚持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如爬山、慢跑、快走、太极、游泳、打网球、羽毛球及负重下蹲等。
穴位按摩。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属于“四总穴”“回阳九针”。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经常点按此穴位,可辅助祛湿健脾。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经常按此穴位,有利于祛湿化痰。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经常按此穴位,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
艾灸。神阙:位于肚脐正中,可悬灸或隔姜灸此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常灸此穴可起到健脾和胃、培元固本的功效。中脘: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可悬灸此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常灸此穴可起到增强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功疗。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左右各一个,可悬灸此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常灸此穴可起到强健脾胃的功效。
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
山药薏仁粥。材料:山药粉、薏仁。做法:先将薏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溏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症。
山药白扁豆粥。材料:山药、炒白扁豆、粳米。做法:每次取山药、炒白扁豆、粳米,同煮为粥,当作早晚点心温热食用。连用10天~15天。功效:健脾益胃、补肾滋阴。适用于脾胃虚弱、纳差乏力、精神不振等症。
此外,由于黄色食物在五行中与脾对应,常吃黄豆、南瓜、马铃薯、玉米、香蕉等,也可促进脾胃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