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去年,简书将首页撤下去,我就认为简书野蛮生长的红利过去了;再到年底,简书的改版,感觉出头之日遥遥无期,简书已近被我荒废。写一会,歇一会,粉丝随缘。
昨天无意翻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平淡无奇,《一个半月的努力》,笔者讲述自己如何用短短的45天时间,积累1.6万的粉丝。
我一个想法就是,绝对是标题党。
45天,1.6万?简直痴人说梦,就连简书红人李砍柴,持钻55万,几年过去不过刚刚过万;蒋元坤,持钻60万,粉丝都不过万。而字数一个超过50万,另一个已过百万。
就他,凭什么?他是尊享会员?或者直接买了一个简书号?还是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呢。
细细读来,才发现。这厮每天更新8~10篇文章,字数24万,有文章、有图片、更有自己的碎碎念。只得感叹一句,这都可以,受教了。
作者简介是文字发烧友,极度痴迷。
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只说我不敢写出来,更害怕做不到。结果自己真的没做到,最多也就每天更新5篇文章,没有做到发烧级别,感冒却随至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5992/993bc7cd4b431fa3.png)
2、
又细细观察,他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平平,成绩又匪夷所思,尤其是3月份粉丝量就翻一番。
所以我又看了看,收录他文章的专题,主要是一些小专题,还有一些就是不需要审核的大专题,比如散文、诗、成长励志。
正式因为这些不需要审核的专题,才又给我们这些读者再一次野蛮生长的机会。读者体量就在那里,来去自由各凭本事。
而他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就是讲自己45天的成绩,这也是我等这些人最喜欢看的文章。看引路的脚印,想象着自己也能行,但结果往往,除去坚持毅力本身的差距,还是时机的错失。
机会就在那里,你当时没有去抓住,被别人发现了,但如今已是人潮汹涌,机会变成更为残酷的竞争。
好在这些竞争者,看看凶猛,其实能坚持着寥寥无几,能坚持每天8篇文章,月10万字的作者,凤毛麟角。所以竞争者始终只是自己一个人,或者说是两个人,一个上进的自己,一个是懒惰的自己。
目测逼着年近不小了,但长者与青年最大的区别就是,坚持一件事情会很久,制定计划完成度很高,虽然潜力不如青年,也不被看好。也正是这种外界期望值的减少,能让他们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而有些人能将这些魅力值尽情的释放出来,引的一群人前来围观。或许这就是粉丝效应,也是为什么大家会关注你,因为你很特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5992/f6eda9e5a66d4749.png)
3、
而如何将自己表现的很特别?
很多专业写手码文速度高,质量也棒,但大家对于他一点都不了解,只是单单的知道他的笔名,知道他很牛逼。具体细节,了解甚少,所以很难触发相互交流的情绪。
大部分群众基础好的作者,看似平凡如同你我,但所做所行,又高与常人。普通人看似也能轻易的达到,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简单。
这种感觉才是很多读者喜欢的,没有高高在上,没有辞藻华丽,只有熠熠生辉的背景,你走几步,他就走几步;你跑几下,他也跑几下。留给你追的空间,但又不让追上。
所以很多人愿意追随偶像一辈子,那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而笔者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严谨又不是有趣;也和你我一样是个吃货,喜欢美食;更平凡如你我,不过是一位在普通不过的上班族,IT工作者。
而我愿意花费这么大力气写他,不是他有多优秀、特别,而是我喜欢这样的人。感觉就是这么奇妙,谁又能说的上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