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闭症
白介素17a才是发烧效应的真命天子

白介素17a才是发烧效应的真命天子

作者: 椰菜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01:25 被阅读0次

IL-17a promotes sociability in mouse models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白介素17a提升神经发育障碍模型小鼠的社交能力)一文于2019年12月18号在线发表于《自然》上,是1980年首次提出自闭症患者发烧效应之后,第一项专注其生理机制研究的论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后续研究会给自闭症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为增加本公众号的正能量,便于感兴趣的家长阅读该文,椰菜君根据原文做了一些节译——当然为了容易阅读,全都是意译,并适当加上了注释。水平有限,敬请读者指正。

青年才俊现在知道,注射脂多糖能够:

1、大幅度改善MIA小鼠的社交能力,

2、降低MIA小鼠大脑S1DZ区的异常兴奋。

但问题是,脂多糖并不能穿透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那它是怎么影响到大脑皮层S1DZ区的神经元呢?

隔山打买牛,那必需有个中间商啊。

既然脂多糖可引发免疫反应,那显而易见要测一下小鼠注射脂多糖前后,免疫系统所制造的细胞因子们,水平上有什么变化了。

在测量了4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后,结果是令人流鼻血的。

INF-γ,也就是γ-干扰素的水平,除了Fmr1基因突变小鼠外,无论是普通小鼠还是MIA小鼠,还是假MIA小鼠,还是Cntnap2和Schank3基因突变小鼠,在注射脂多糖后都迅猛升高。

细胞因子TFN,也就是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在所有小鼠中都迅猛升高。

白介素6的水平,sorry,也是这样。

但到了白介素17a,就叫人兴奋了。

MIA小鼠的白介素17a水平在注射脂多糖后一跳50倍,其它5种小鼠的水平呢,毫无变化,并且几乎是没有的。

不知道另外几十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如何,反正白介素17a真是一枝独秀。

那白介素17a可能就是那个中间商了?

一试便知。青年才俊把白介素17a直接用针头注射到小鼠的S1DZ区,再比较注射前后小鼠的社交能力。

果不其然。。。。

注射白介素17a前后,普通小鼠和假MIA小鼠的社交能力并没有什么变化,但MIA小鼠的社交能力有了显著改善,虽然似乎没有直接注射脂多糖那么效果好。

不仅如此,连Fmr1和Cntnap2基因突变小鼠都显示出了不错的改善。不知道为啥没做Shank3基因突变小鼠?大概用完了?

 至于为啥这么牛叉地直接往小鼠大脑里面注射白介素17a,并不是青年才俊心狠手辣,而是白介素17a,还有其它细胞因子,等闲也穿透不了血脑屏障,没法从血液里面跑到大脑里面去,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暴力手段直接解决问题!

但前面注射脂多糖后,MIA小鼠血液里面的白介素17a是升高的啊,它是怎么跑到脑子里面的?

椰菜君的理解是,注射脂多糖后,引起了一系列免疫反应,削弱了血脑屏障,然后血液里面激增的白介素17a就趁这个空子钻到脑子里面去了。如果只是单纯注射白介素17a,恐怕是没有这种附带福利的。

一路顺风,过关斩将,青年才俊终于把发烧效应,或者具体说注射脂多糖效应,推进到了分子的水平,成功地和百年老店免疫学拉到了一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介素17a才是发烧效应的真命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bt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