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顶鹤的日记本
鉴于读者时间宝贵,在此注明:
- 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不是书评,不针对任何一本书。
- 我非常尊重武志红老师,也阅读了他的多本心理学书籍。我没有企图说,他的著作没有意义和启发性,再次声明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
《巨婴国》《清醒思考的艺术》里提到一种逻辑偏误:“自利偏误”,即好事都是因为自己,坏事都是因为别人。我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别人成功是因为别人的运气。
“原生家庭”说之所以流行,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的自利心理。这种假说将我们的很多心理疾病和性格缺陷,归因于原生家庭,而不是我们自己。
一本书引发的原生家庭假说高潮##
去年年底,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教授,发表了一本畅销书《巨婴国》。这本书在中国心理学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我应该是最早一批读者,当它还在“得到”平台上预售的时候,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据介绍,它是武志红老师的集大成著作,试图用精神分析来解释中国人的一些民族劣根性。简单的说,《巨婴国》是武志红老师对《丑陋的中国人》的精神分析。
整本书读下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愤怒。我和我身边的几个小伙伴一致认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打心眼里有一种对中国人的厌恶,和对自己父母的嫌弃。虽然,我相信武志红老师的本意绝对不是这个。不过,和我有同感的读者也一定不止我和我的小伙伴。怨气,就是原生家庭假说给很多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说,是解释心理疾病的一个系统理论,却不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枚灵药##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思考自己是被同事传染的,还是前几天降温冻着了,病就会好么?感冒期间,多喝水,吃几片药,早点休息...病才会更快好对吧。
同理。
假设,你自卑,你抑郁,你缺乏勇气,这些性格和心理缺陷都是来自于你不幸的家庭,或者你没有受过心理学启蒙的父母。
这些分析都对,那又怎样?难道知道了原因,病就好了?对于不愿意为自己负责的人来说,可能是的。他们可以一直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不必行动,这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但是别指望上一辈人,为了子女的心理健康,去学习精神分析,然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的疾病找谁去呢,找爷爷奶奶?
人类本来就是一代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的,认知总和本来就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的。如果说原生家庭说可以解释人的不幸,那它更应该用来解释人的幸福和智慧。但是为什么阅读原生家庭说的人,很少有这种感恩的心理呢。
从泛滥的原生家庭文章中,我看到的就是满满的怨气,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们的一样。如果原生家庭说的拥簇者都是这样的气质,那我觉得这不仅不是良药,还是毒药。对于一些人来说,顶多不治病,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加重病情。
精神分析并没有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
我不是试图去否定“原生家庭”说,虽然我反感它,但是不代表它是错的。当然,也没人能证明它是对的。
事实上,精神分析最吊轨的地方就是,和临床心理学这样的可以用实验证明真伪的科学研究相比,精神分析仅仅是自成体系的一套歪歪。我个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和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心理学巨擘:阿德勒和埃利斯,都曾经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又背叛精神分析,自成一家。这两个人都认为,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不足以解决问题。更何况,那个原因也不一定是对的。
既然精神分析都不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更何况原生家庭假说呢?(为了不被误解,我再次声明,这不代表创立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不伟大,提出原生家庭理论的医生不伟大。)
我反感“原生家庭”说,更确切的说,我反感一切没有解决方案,或者将改变自身处境的主要力量赋予别人的说法。对于这个假说的正确性,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质疑。我只是想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无论工作中,还是家庭中,不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追究责任,应该去寻找改善处境的方案。即便都是别人的错,让自己好一点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网友评论
👍谢谢作者~
看到你的这篇文章,真为武志红感到悲哀。你还是继续用你的大脑靠你的逻辑思维继续你的人生吧。
我想告诉你,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也没有那么多对于错,只有自己喜欢与否,想要与否。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其实多数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当自己觉察到行为模式的来龙去脉之后,问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给你普及一下,不用谢。
1.看你对武志红的评判就知道,你压根没看懂人家的书
2.你自己本身就是和丢失自我的人,你的字眼里我只看到逻辑判断,而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经不起推敲。
不过,更有价值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在这方面的研究,解释了个人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的这个实质。它还是一个环境的问题的反映,甚或个人心理问题往往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的综合体现。
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原因。这其中,有些问题知道了原因我们可以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而有些问题即使我们知道了问题症结所在,也只能等待大环境过去或者一个时代过去。比方说,有些问题只有老一代的人离世了,造成个体心理症结的外界原因才可能不会使得心理症结重新形成,那么我们总不至于认为地立刻把老辈人统统消灭。
比如说,以前的中国社会氛围把几世同堂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美德(比如体现尊老孝敬等),那么你即使经济物质条件可以和父母分开居住,但也不容易实现,因为你可能会因为不和父母长期住在一起而被认为是一个不太好的人,这就是一种环境压抑。诸如此类,有些问题你可以靠自己解决,比如你有能力让周围人(包括父母)改变那种陈腐、封建的错误思想,从而消除这种精神压迫。你改变不了,那就只有等待,等待社会风气的开化,等待时代的表格。
不管以何种形式,人类始终是在变化的,只要社会群体的精神氛围不和原来完全一模一样,那就是对原先精神环境的背叛,只是激烈程度不一样。
你忍了一辈子父母的打骂,那么你或许会在心里无数次发誓自己有了孩子无论自己有理无理都要努力不再打骂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你要改变的愿望。又或者你会因此发誓,绝不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这也是一种希望改变的愿望。只不过两种改变前者相对积极些阳光着,后者显得消极被动暗淡些。如果你不着结婚和要孩子,却又说不清楚什么原因,那么就有可能是你因为父母的一贯打骂你而反感,同时家庭氛围很强势地或者社会氛围很强势地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那就是“父母怎么都是对的,反感父母更是大逆不道”之类的环境压制,完成了你对父母有不满都不敢反对但又不甘心,所以潜意识出来做出来安排,从而形成了你的心理症结,这个症结就是你无意识地顽固选择了不结婚或者不要孩子,(以此作为对自己扭曲的孩子身份的不满的一种表现手段,但你自己还不自知)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从来并且永远也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心理存在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相关理论来说,常常是心理压抑的结果,从而形成心理症结。这种压抑而形成的心理症结,其形成的道理和机制,在精神分析学派中有比较多的探讨,希望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一下。这种压抑有不少不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刻意而自觉做出的,是在个体与周围(人文)环境的强大压力下不自觉形成的一种妥协性自我保护机制。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认识,是个体欲望与环境要求不一致时潜意识做出的向环境妥协以环境允许出现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表达欲望需求的方式。
精神分析学派出现,是人类对自身心理状态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是它将人类对自身心理状况的研究带入了自觉、自发并且(力图)科学地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的时代。现代心理学,不论哪个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因赞成它或因反对它),以它为基准形成的。当然,和其他学科的形成一样,现代各心理学派中那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认识的基本元素,有很多是在精神分析学派形成差不多时期就有的。所以,精神分析学派这些(或者说不少)心理学认识元素有了,才有了在这些认识元素基础上的不同派别,这些派别中包括了精神分析学派。应该说在人类心理学从旧时代(古代)转入现代的这个历史节点的初期,精神分析学派的科学化思考的研究方式在当时是属于最具有影响力相对来说最科学的,这个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己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好比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论,各有各的一定的正确性合理性,同时各家都有的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认识元素,正是那个时代之所以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也许,楼主说的那本书并非专业意义上的书,但是它来到我们面前的一个作用就是给我们往高处走架一个梯子,这个梯子告诉我们,要真正进入高端,那么这些在高端环境中属于地气的用语你必须知道。弄不懂,你自己有必要去弄懂,否则就别涉猎这个领域进入这个高端环境,当然也就没必要错误地叱之为不接地气了。
这楼里似乎有人对专业术语有着偏见,什么东西都往接地气上挂靠,那也是偏颇得多了。语言是人类运用符号编制、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是一种信息表达形式和过程。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人脑中的各种形象(影像记忆、声音记忆、味觉记忆、触觉记忆等),人脑独自思考时是直接用这些形象作为素材的,但是当偶们和他人进行交流时由于生物生理方面的物理化学限制,我们至今没有进化出直接将自己头脑中正在进行的思考的形象直接传送给他人的能力,所以偶们必须将自己要表达的形象话思维过程符号化,让这些符号作为信息载体传递给他人。这样一来,偶们就需要首先将要传递的信息的最基本意义单元符号化。我们独自任由自己意识奔驰的时候,西瓜在头脑中是一个西瓜的形象(尽管这个形象在多数人头脑中已经并不完全忠实于某一个具体的西瓜的样子了),但当我们要告诉别人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汉语就用了“西瓜”这个词作为符号。针对有人对术语的极端反感,那么我也可以说“西瓜”一词也是不接地气的(当然这是我故意在抬杠为了揭示一个道理的),因为我可以说“一种有皮有瓤常常有籽,皮常常是绿色,瓤常常是红色,籽常常是黑色的水果”这样表达才更有地气。这样行吗?当然不行。
接不接地气,要看地表面在哪里。如果地表面太低,那是地表面问题,硬要一座五层楼房子的第五层楼要挨着地面,那就是一种极端思维。这种极端思维会有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症结而妨碍一个人的正常发挥、发展。
且不说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症结是否和恐高症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也就是楼主所说的精神分析是否必然正确也是个问题),但是精神分析学派首先向人类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机制对人确实有些举足轻重的左右作用。人类常常是在自以为清醒的自持的状态下进行着自己不知道的心理症结支配下的逃避性努力。
换一种说法,那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揭示的一个问题是,人类是在自己不知道心理症结从而被心理症结左右的情况下做着自己以为有道理有理由理智而情形的行为。比如说,对父母反感的人,会自然而然说出父母不好的很多理由甚或自以为正确地采取相应行动,甚至他们会有相关的成系统的上升到哲学等方面的逻辑严密的长篇大论的理论。
个人的有些问题定型于客观环境压力下形成的心理症结,这些心理症结如果自己不找到就有可能影响到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对自己的改造方案和行动的正确形成。有些这样的心理症结,不找到形成原因,那么不良的心理症结就会以各式各样负面心理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妨碍自我自觉的更新改善自己。确实,认识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但不能因此就说对问题毫不了解没有目标方向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也没有怪父母,自己长大了,能脱离,就要靠自己了
原生家庭理论没有毛病!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