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朝九晚五浪迹天涯百花文集来碗鸡汤
我为什么反感“原生家庭”假说?

我为什么反感“原生家庭”假说?

作者: 丹顶鹤的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17:26 被阅读3445次

    文/丹顶鹤的日记本
    鉴于读者时间宝贵,在此注明:

    1. 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不是书评,不针对任何一本书。
    2. 我非常尊重武志红老师,也阅读了他的多本心理学书籍。我没有企图说,他的著作没有意义和启发性,再次声明这篇文章不是读书笔记。

    《清醒思考的艺术》里提到一种逻辑偏误:“自利偏误”,即好事都是因为自己,坏事都是因为别人。我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别人成功是因为别人的运气。
    “原生家庭”说之所以流行,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的自利心理。这种假说将我们的很多心理疾病和性格缺陷,归因于原生家庭,而不是我们自己。

    《巨婴国》

    一本书引发的原生家庭假说高潮##

    去年年底,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教授,发表了一本畅销书《巨婴国》。这本书在中国心理学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我应该是最早一批读者,当它还在“得到”平台上预售的时候,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据介绍,它是武志红老师的集大成著作,试图用精神分析来解释中国人的一些民族劣根性。简单的说,《巨婴国》是武志红老师对《丑陋的中国人》的精神分析。

    整本书读下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愤怒。我和我身边的几个小伙伴一致认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打心眼里有一种对中国人的厌恶,和对自己父母的嫌弃。虽然,我相信武志红老师的本意绝对不是这个。不过,和我有同感的读者也一定不止我和我的小伙伴。怨气,就是原生家庭假说给很多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说,是解释心理疾病的一个系统理论,却不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枚灵药##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思考自己是被同事传染的,还是前几天降温冻着了,病就会好么?感冒期间,多喝水,吃几片药,早点休息...病才会更快好对吧。

    同理。

    假设,你自卑,你抑郁,你缺乏勇气,这些性格和心理缺陷都是来自于你不幸的家庭,或者你没有受过心理学启蒙的父母。

    这些分析都对,那又怎样?难道知道了原因,病就好了?对于不愿意为自己负责的人来说,可能是的。他们可以一直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不必行动,这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但是别指望上一辈人,为了子女的心理健康,去学习精神分析,然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的疾病找谁去呢,找爷爷奶奶?

    人类本来就是一代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的,认知总和本来就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的。如果说原生家庭说可以解释人的不幸,那它更应该用来解释人的幸福和智慧。但是为什么阅读原生家庭说的人,很少有这种感恩的心理呢。

    从泛滥的原生家庭文章中,我看到的就是满满的怨气,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们的一样。如果原生家庭说的拥簇者都是这样的气质,那我觉得这不仅不是良药,还是毒药。对于一些人来说,顶多不治病,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加重病情。


    精神分析并没有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

    我不是试图去否定“原生家庭”说,虽然我反感它,但是不代表它是错的。当然,也没人能证明它是对的。
    事实上,精神分析最吊轨的地方就是,和临床心理学这样的可以用实验证明真伪的科学研究相比,精神分析仅仅是自成体系的一套歪歪。我个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和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心理学巨擘:阿德勒和埃利斯,都曾经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又背叛精神分析,自成一家。这两个人都认为,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不足以解决问题。更何况,那个原因也不一定是对的。

    既然精神分析都不被心理学百分百接纳,更何况原生家庭假说呢?(为了不被误解,我再次声明,这不代表创立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不伟大,提出原生家庭理论的医生不伟大。)


    我反感“原生家庭”说,更确切的说,我反感一切没有解决方案,或者将改变自身处境的主要力量赋予别人的说法。对于这个假说的正确性,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质疑。我只是想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无论工作中,还是家庭中,不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追究责任,应该去寻找改善处境的方案。即便都是别人的错,让自己好一点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zcwfeng:同意,很多人那这个忽悠骗钱的.
      • db85c86dbfee:你就是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sb
      • f9efc922958f:给你们普及一下吧,好多评论看得我真难受!觉察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来龙去脉,问题就会不知不觉消失!不是你们所认为的,什么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还什么归咎于父母!!
      • aabc7caff572:有新意的观点,同反感。
      • a42d4e4c66d1:最近看《被讨厌的勇气》,和作者说了相似的观点。
      • 0ffea490fd8b:有些人即使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但是还是逃避还是自怨自艾,那是他本身的能力问题了 。
      • 0ffea490fd8b:有些人可能是没意识到一些问题的出处吧,都觉得是自己的错,自己不该那样自卑那样敏感。而原生家庭观念的提出,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又有怎样的整改措施 ,慢慢地思考,捋清所有的关系,去解决去处理,而不是去逃避,各人经验各人经历是无法复制重来的,无法量化研究,有些人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样的问题,他怎么去处理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
      • 一棵花白:刀不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多疼。夏虫不可语冰,何不食肉糜,你但凡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就绝不可能轻松说原谅,轻松说摆脱。本来提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让那些心理拧巴的孩子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能找到自己拧巴的原因,在作者眼里,提原生家庭就是怨气,就是不自立自强自救了?我们用尽全力,都没办法过普通人的一生,敢问作者如何敢站在高地侃侃而谈,不降下身段来看一看真实的苦难?写作者如果都开启上帝视角讲谁都会讲的道理,无法引起思辨,那他写作的意义在哪里?
        丹顶鹤的日记本:@一棵花白 抱抱~这篇文章是我的真实想法,可能对一些人有用,对一些人没用,我希望是前者,如果是后者我很遗憾。这是4个多月前写的,我不知道今天上了日报,接下来就是接近百条的评论和点赞,始料未及。我认为大家都可以在不侮辱他人人格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像虽然有读者赞同 有读者反对,但是我依然没有删除任何读者的留言一样,我认为读者有权力不同意我的观点,只要不是恶意侮辱就好。欢迎你来沟通,如果觉得没用,希望你能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章。
        一棵花白: @一棵花白 作者反感原生家庭说,好,同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否认贫富差距,是不是可以否认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难民,是不是可以否认种族歧视,是不是可以否认世界上有残疾人,有先天性疾病的存在。今天你反感原生家庭说,那明天,你自己所处的某一个劣势群体,被别人否认,你又是何感想?古代电视剧里,大臣总是给皇帝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帝在龙椅上,对黎民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知。你现在就是这个龙椅上的皇帝,你该庆幸自己不是生而为难民
        一棵花白: @一棵花白 就像贵族,上等社会,永远认为穷是因为懒,是因为不够努力,认为穷人身上有原罪,他们想不到自己拥有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且让比尔盖茨投胎在叙利亚试试,让李嘉诚活在阿富汗来试试。人类社会之间,本该由理解和悲悯连接在一起,作者这篇文章,是想生生的切断理解和悲悯。一个人能够被治愈的前提,是他的痛苦能够被理解。而不是“你本可以不痛苦,所以你痛苦证明你自己有怨气不愿意改变”,上天为鉴,有谁愿意痛苦呢?谁愿意深陷痛苦呢?如果有得选,谁会这么选?
      • 67b3d4e8691e:无论工作中,还是家庭中,不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追究责任,应该去寻找改善处境的方案。即便都是别人的错,让自己好一点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谢谢作者~
      • f9efc922958f:觉察归觉察,不是为了推卸责任给父母,也没有人要你把责任归咎于父母,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能掌握的只有你自己。
        看到你的这篇文章,真为武志红感到悲哀。你还是继续用你的大脑靠你的逻辑思维继续你的人生吧。
      • f9efc922958f:看得出来,你在生活中,只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挺可悲的。

        我想告诉你,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也没有那么多对于错,只有自己喜欢与否,想要与否。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其实多数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当自己觉察到行为模式的来龙去脉之后,问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给你普及一下,不用谢。
      • f9efc922958f:不懂别装懂,先不说你的观点,就说你到底看明白了武志红的书没??懂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童年0-6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心理学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2点
        1.看你对武志红的评判就知道,你压根没看懂人家的书
        2.你自己本身就是和丢失自我的人,你的字眼里我只看到逻辑判断,而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经不起推敲。
      • 2a64298182cf:好了,就此打住了。偶就一过客,偶尔路过,酱油还没打,做了打酱油外的事了,现在该去打酱油了。
      • 2a64298182cf:需要说明的是,精神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定是问题的真正症结。但是,我个人认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人都需要有一个让自己可以释怀从而坦然以便可以有信心改变自己重新开始的理由,所以有时候以精神分析形式找一个貌似合理的造成自己怪异行为的原因,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本质是一种心理疗法。就好比,明明一杯普通的白开水,我弄得你完全相信他有特殊作用,使你有信心乐观积极生活,结果由于你乐观积极生活的态度你原先的病症减轻了甚至消失了,一样的道理。
      • 2a64298182cf:由此看出,这种心理机智本质上是对环境的背叛。环境是外因,个体的潜意识需求是内心。没在矛盾不可调和时,潜意识会选择以表面妥协于环境要求而实际上以一种变通表达欲望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矛盾的综合产物,就是导致有症结的心理支配下的特异(或者怪异)行为,也就是不同于正常健康心理状态下的人的正常行为的情况。在这方面,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一派对一部分记忆的遗忘现象和梦境中形象的象征性意义的研究,值得了解一下。这种对象征的解释,对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解有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过,更有价值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在这方面的研究,解释了个人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的这个实质。它还是一个环境的问题的反映,甚或个人心理问题往往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的综合体现。
        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原因。这其中,有些问题知道了原因我们可以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而有些问题即使我们知道了问题症结所在,也只能等待大环境过去或者一个时代过去。比方说,有些问题只有老一代的人离世了,造成个体心理症结的外界原因才可能不会使得心理症结重新形成,那么我们总不至于认为地立刻把老辈人统统消灭。
        比如说,以前的中国社会氛围把几世同堂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美德(比如体现尊老孝敬等),那么你即使经济物质条件可以和父母分开居住,但也不容易实现,因为你可能会因为不和父母长期住在一起而被认为是一个不太好的人,这就是一种环境压抑。诸如此类,有些问题你可以靠自己解决,比如你有能力让周围人(包括父母)改变那种陈腐、封建的错误思想,从而消除这种精神压迫。你改变不了,那就只有等待,等待社会风气的开化,等待时代的表格。
        不管以何种形式,人类始终是在变化的,只要社会群体的精神氛围不和原来完全一模一样,那就是对原先精神环境的背叛,只是激烈程度不一样。
        你忍了一辈子父母的打骂,那么你或许会在心里无数次发誓自己有了孩子无论自己有理无理都要努力不再打骂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你要改变的愿望。又或者你会因此发誓,绝不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这也是一种希望改变的愿望。只不过两种改变前者相对积极些阳光着,后者显得消极被动暗淡些。如果你不着结婚和要孩子,却又说不清楚什么原因,那么就有可能是你因为父母的一贯打骂你而反感,同时家庭氛围很强势地或者社会氛围很强势地形成了一种道德观念,那就是“父母怎么都是对的,反感父母更是大逆不道”之类的环境压制,完成了你对父母有不满都不敢反对但又不甘心,所以潜意识出来做出来安排,从而形成了你的心理症结,这个症结就是你无意识地顽固选择了不结婚或者不要孩子,(以此作为对自己扭曲的孩子身份的不满的一种表现手段,但你自己还不自知)
        2a64298182cf: @MoonCheung ☺️谢谢关注和夸奖、认同
        MoonCheung:@我是天上的狮子 您的评论实在是太棒了!:clap:
      • 399bce871a52:你所反感的“原生家庭”说我也不喜欢,但你把所有通过自我分析,追求个人性格形成原因的人都归结为将改变自身处境的主要力量赋予别人的人,这就太主观片面了。你反感的一切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但你也没有为此给出解决方案。然而那些性格存在缺陷的人是去追求自我认知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下一代不重蹈覆辙,这是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总得来说他们比你走的更加远一些。写作是个感性的表达,但是以后写作也要注意逻辑性。🙃
      • 2a64298182cf:关于自我改造: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从来并且永远也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心理存在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相关理论来说,常常是心理压抑的结果,从而形成心理症结。这种压抑而形成的心理症结,其形成的道理和机制,在精神分析学派中有比较多的探讨,希望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一下。这种压抑有不少不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刻意而自觉做出的,是在个体与周围(人文)环境的强大压力下不自觉形成的一种妥协性自我保护机制。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认识,是个体欲望与环境要求不一致时潜意识做出的向环境妥协以环境允许出现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表达欲望需求的方式。
      • 直树子:本文的意思应该更多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丹顶鹤的日记本:@颜颜dsl 嗯嗯,当时真的给予了不合适的回复,4个月过去都忘记了,今天被翻出来始料未及。我应该跟这位读者道歉的。
        颜颜dsl:@丹顶鹤的日记本 嗯,其实,你的观点我还是挺认同的,你的强调重点在于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比一味埋怨原因更重要。这一点我觉着是没问题的。只是我觉着对于一开始有些不太认同的回复,你的回复能看出有点反应过激。不过,后面看到,你也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大家只是来评论观点的,没有恶意。我也是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纠结无助长大的。也谢谢你给了我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
      • 直树子:这也是个人的观点吧,知道产生问题的缘由,难道不是可以能更好的解决和规避问题?
      • 2a64298182cf: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历史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出现,是人类对自身心理状态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是它将人类对自身心理状况的研究带入了自觉、自发并且(力图)科学地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的时代。现代心理学,不论哪个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因赞成它或因反对它),以它为基准形成的。当然,和其他学科的形成一样,现代各心理学派中那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认识的基本元素,有很多是在精神分析学派形成差不多时期就有的。所以,精神分析学派这些(或者说不少)心理学认识元素有了,才有了在这些认识元素基础上的不同派别,这些派别中包括了精神分析学派。应该说在人类心理学从旧时代(古代)转入现代的这个历史节点的初期,精神分析学派的科学化思考的研究方式在当时是属于最具有影响力相对来说最科学的,这个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己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好比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论,各有各的一定的正确性合理性,同时各家都有的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认识元素,正是那个时代之所以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 王悟冥:我不反感原生家庭的假说,但是也不完全认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使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最小化是我们的一生所追寻的,也是我们毕生的责任。
      • 2a64298182cf: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概念,承载的不是有些普通人偏执爱好的地气所能理解的科学的概念。我至今还没想出来怎样科学地忠实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概念而又接地气的“相对论”解释。既然是五个层楼的房子,那就注定有的层楼在上有的层楼在下,何必强求呢?人类发展本身决定了只有低的拔高向高的看齐,大家都一样高了,这就是地气有了,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让高的变成低的呢?那不是在鼓励倒退了,起码也是在鼓励停滞不前了。精神分析学派(以及由此学派派生出来的学派)的理论,本就是在大致相同高度群体之间交流讨论研究中形成的,其用语是适用于这个群体反而容易便于交流理解的用语,有什么不对吗?
        也许,楼主说的那本书并非专业意义上的书,但是它来到我们面前的一个作用就是给我们往高处走架一个梯子,这个梯子告诉我们,要真正进入高端,那么这些在高端环境中属于地气的用语你必须知道。弄不懂,你自己有必要去弄懂,否则就别涉猎这个领域进入这个高端环境,当然也就没必要错误地叱之为不接地气了。
      • 2a64298182cf:关于专业术语问题:
        这楼里似乎有人对专业术语有着偏见,什么东西都往接地气上挂靠,那也是偏颇得多了。语言是人类运用符号编制、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是一种信息表达形式和过程。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人脑中的各种形象(影像记忆、声音记忆、味觉记忆、触觉记忆等),人脑独自思考时是直接用这些形象作为素材的,但是当偶们和他人进行交流时由于生物生理方面的物理化学限制,我们至今没有进化出直接将自己头脑中正在进行的思考的形象直接传送给他人的能力,所以偶们必须将自己要表达的形象话思维过程符号化,让这些符号作为信息载体传递给他人。这样一来,偶们就需要首先将要传递的信息的最基本意义单元符号化。我们独自任由自己意识奔驰的时候,西瓜在头脑中是一个西瓜的形象(尽管这个形象在多数人头脑中已经并不完全忠实于某一个具体的西瓜的样子了),但当我们要告诉别人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汉语就用了“西瓜”这个词作为符号。针对有人对术语的极端反感,那么我也可以说“西瓜”一词也是不接地气的(当然这是我故意在抬杠为了揭示一个道理的),因为我可以说“一种有皮有瓤常常有籽,皮常常是绿色,瓤常常是红色,籽常常是黑色的水果”这样表达才更有地气。这样行吗?当然不行。
        接不接地气,要看地表面在哪里。如果地表面太低,那是地表面问题,硬要一座五层楼房子的第五层楼要挨着地面,那就是一种极端思维。这种极端思维会有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症结而妨碍一个人的正常发挥、发展。
        2a64298182cf: @丹顶鹤的日记本 谢谢😊偶们互相学习
        丹顶鹤的日记本:@我是天上的狮子 我猜你是专业的吧:+1:向你学习。
      • 酒间客:看待问题角度独特,但观点稍显片面,也少了一点辩证。凡事不能单一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论上,同一个问题同一时刻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就像不同的路都也可以去到北京,也有不同的路也都可以从北京出来。用眼睛用心去看世态万千、人生复杂,学着更进一些的宽容与理解。找到原因也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不意味着寻找的过程或所找到的原因没有意义。不问来处不问去处,不知生知死,能轻易豁达别人与自己,这样也能纯然的活着,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欢过的生活。可以容许别人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思考与实践,因为有时候这样对别人意义重大。
        酒间客: @丹顶鹤的日记本 也只是我的片面观点,你的观点对解决问题来说其实很积极,也是一条我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途径。只是觉得很有必要给思维留有弹性以及充足的自由空间
        颜颜dsl:@酒间客 这是我觉着今天看到,最让人舒服的评价。说的很中肯,不偏不倚。点赞
        丹顶鹤的日记本:@酒间客 嗯嗯:+1:我努力让思想更全面,这文待我过些年看,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感悟。
      • 驭临风:额……
      • 2a64298182cf:以前有一个美国电影(当然肯定不是什么大片)汉语翻译的片名是《恐高症》。讲的是一个成年人由于从婴幼儿开始就有的家庭不讲环境导致了他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最终投射为对高度的恐惧。他自己也想改变自己这种对高度恐惧的症状,但始终没能成功,因为他的不知道自己如何以及从何处改变自己。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才知道自己的心理症结是由于早期家庭原因导致的。找到这个原因后,他内心坦然了,然后采取行动去尝试客服恐高症并获得了成功。
        且不说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症结是否和恐高症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也就是楼主所说的精神分析是否必然正确也是个问题),但是精神分析学派首先向人类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机制对人确实有些举足轻重的左右作用。人类常常是在自以为清醒的自持的状态下进行着自己不知道的心理症结支配下的逃避性努力。
        换一种说法,那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揭示的一个问题是,人类是在自己不知道心理症结从而被心理症结左右的情况下做着自己以为有道理有理由理智而情形的行为。比如说,对父母反感的人,会自然而然说出父母不好的很多理由甚或自以为正确地采取相应行动,甚至他们会有相关的成系统的上升到哲学等方面的逻辑严密的长篇大论的理论。
        丹顶鹤的日记本:@我是天上的狮子 :+1:
      • 石榴宝宝:没有什么对与错,我们所经历的,最终都要自己来解决。无论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当然这是有个过程的,我们的自悟自省,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运气糟,但在你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随着你的经验,知识,认识的不断提升,你会从头的去理清这些问题,会去找寻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办法,我觉得,人一定不要抱怨,不要怨恨,因为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环境的改变都没有任何的益处。我们要找到原因,更要找到方法,这才是一条正确的思路!💪☕😊
        丹顶鹤的日记本:@石榴宝宝 :clap:
      • 阳台煮酒:你既然没经历过别人的苦楚,何以一副高姿态评判别人?这只会更加增强当事人的痛苦。虽然我花了几十年一直在重建自己,目前自信了很多,但也这也归咎于首先我认清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才得以找到解决办法,自我治愈。原生家庭的问题,的确是个问题,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并不是你意淫的“逃避”
      • zcwfeng:最讨厌原生家庭来讨论现在人的生活,影响不大有影响,但是现在搞得好像四人帮斗地主,祖辈地主世代地主
        丹顶鹤的日记本:@zcwfeng 我意外的被当成了地主,感谢很多读者对我原生家庭的肯定啊。
      • 50964e1144d4:可你不能否认感冒就是被同事传染或者降温引起的,心理疾病性格缺陷也是原生家庭引起的,至于改正方法靠的是个人
      • 2a64298182cf:没看过楼主所说的武志红老师的那本什么书。不过,根据大家的发言偶能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一个人对自己要尽量客观地了解,这样才有可能自觉主动地去把握自己改变自己。精神分析不是万能的,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这就像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
        个人的有些问题定型于客观环境压力下形成的心理症结,这些心理症结如果自己不找到就有可能影响到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对自己的改造方案和行动的正确形成。有些这样的心理症结,不找到形成原因,那么不良的心理症结就会以各式各样负面心理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妨碍自我自觉的更新改善自己。确实,认识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但不能因此就说对问题毫不了解没有目标方向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 0b6878a726f3:你把分析原因和追究责任混为一谈了
      • 有效学习:额,我换句话说,如果被强奸的女子不能认识到不是她的错而是犯罪者的错,心里一直在憎恨自己,你觉得呢。能看清楚说清楚问题已经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了,最后无非就是自己看开罢了,你还要写什么来告诉你怎么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什么通用的万能药。而且不是让你去追究责任,而是放过自己心中错误的痛处,以后也不要对小孩不好,对未来的意义更大,扯什么反推回去找爷爷奶奶,不知道你在正视问题还是在逃避问题、
      • 一只小熊猫_f:角度不同而已
      • 有效学习:解决方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不懂就别扯淡了行吗。
      • 有效学习:那换个问题,被强奸的女的如果没有意识到那是强奸犯的错而是觉得自己打扮漂亮就该愧疚了吗?武志红老师的书在于说清楚一些不好的行为,归清楚原因,也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让别人也不要去伤害孩子,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能把事情说清楚,已经是很大的作用了,你觉得他还要为你提供什么方法论吗?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找到通用的做法不容易。而且你的观点有些无语,那些读了这本书有气愤的人难道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气愤的吗?不读这本书难道他们的气愤就可以消失了?刀本无罪,都是自己身上的东西被挖出来了而已。所以,你这种说法更像那种懦弱的逃避者,不是让我们去追究责任,而是要我们分清内心的善恶,不再伤害未来的孩子,你写的东西观点太偏颇,你还是多想点用途再写吧。优秀的人说自己优秀,也会有失败者说他在炫耀刺伤了他,多好的东西都可以换个角度说是有伤害的,请你看到更多的真实意义,就算一时气愤,但是看清了之后会更加理智。至于扣什么正不正确的,建议你别扯这个淡了,没什么绝对的不分情况的对错,读者心中认可了那就行。
        有效学习: @姐姐我想_ 嗯哼,我也觉得是这个作者解读片面了,直面现实比逃避现实来的有意义的多,美国也说出了问题基本上是家庭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了。
        9ec15a3873f4:怎么写是作者,怎么理解都是读者,我觉得我理解还是挺好的,不会太极端。我感觉我有兴趣去看这本书了!
      • 喆哲:前面先应该做个解释,不然还要去百度
      • 2ae67c07d93b:罪犯可不可以说自己犯罪是因为生在“原生社会”呢
        花飞花榭:@2ae67c07d93b 那一定跟他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 1eb23a1e4eeb:看评论,总有人用原生家庭作为自己性格缺陷的出口。性格缺陷来自于父母,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克服,为什么有人却觉得这是别人要承担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好,要么责怪父母,要么责怪社会,什么鬼理论,还有人点赞,loser的三观总是让人可怕。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男子是个罪犯,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功成名就,二儿子也成了罪犯,记者采访,老二说:有这样的父亲,我能怎么办。老大说:有这样的父亲,我能怎么办。
        丹顶鹤的日记本:@安生1208 我长得这么美,有这么帅的老爸,我能怎么办呢?哈哈哈哈
      • 413615485fcb:原生家庭假说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的孩子不能再这样了
        也没有怪父母,自己长大了,能脱离,就要靠自己了
      • 桃洲:@说着高兴眼角却泛起了泪花 不找到原因怎么对症下药呢:sweat_smile:
      • 1024cc03f206:我很赞同小编的看法,我的原生家庭给予的束缚和暴力很多,虽然也给我的生活和童年带来了许多不太好的影响和难忘的记忆。但我觉得命运和选择这种东西是由人自己掌握的,和别的任何人无关,即便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与其找外因何不寻找自己本身的内因呢?整天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还不如去多读几本书提高一下境界……: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blush:
        丹顶鹤的日记本:@轻韵耳 正能量宝宝!:fist:
      • 相惘:“原生家庭”说只是对于一些从小受到家庭阴影而导致心理疾病的解释,本来跟解决方案就没有半点关系。从文章看,还是作者的家庭太过温暖。那些伤不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苦。其次,你觉得“原生家庭”是自怨自艾自我逃避者的借口,这一点我非常不能接收,甚至是觉得纯属胡扯,你知道我为了拜托我父亲的影响做了多少努力么?我做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像个正常人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觉得任何人欠我,我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得到自己的东西。全篇文章透露着作者的片面狭隘和自以为是。
      • 尘缘1227:学会改变,学会脱变,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改革自已,当然很难,坚持了,努力了是会成功,这样即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原生!
        丹顶鹤的日记本:@尘缘1227 加油:fist:
      • 摸着时代的脚后跟:我觉得大部分人,诉说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之后,也会去尝试改变。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幸的点
        丹顶鹤的日记本:@摸着时代的脚后跟 :fist:
      • a500c01fc6af:作者肤浅搞笑、毫无说服力
      • d03bd698b012:不得不承认原生家庭对人三观影响很大
      • 眯眯我的猫:你以为,原生家庭,。是为了推卸责任吗。是为了替受害者把责任理清楚,把属于父母的责任归于父母,而不是替父母承担他们犯的错。才能卸下心理负担。不再自疚自责自卑。
        9ec15a3873f4:@眯眯我的猫 虽然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作者也没有问题,不用吧话说的太重了吧,作者似乎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学的教授啥的在写论文吧,我就觉得作者也说的没错,他讲的程度,刚好可以适用于我的这个程度,从让我们这个程度的人认知到自己的错误。如有不喜表示抱歉,就事论事!谢谢你让我更了解原生家庭说
        蝴蝶1978: @眯眯我的猫 同意你的观点。懂得原生家庭理论是开启改变固有家庭模式的必经之路,抱怨父母也是必经之路,落脚点是自己承担责任!
        原生家庭理论没有毛病!
        眯眯我的猫:@眯眯我的猫 但你觉得提出这一学说是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就太搞笑了,你才从来都不懂受害者的心理!!!!
      • 三米子:谢谢你
      • 眯眯我的猫:是吗,你没有生在那种家庭,站着说话不腰疼,
      • 拿铁不加糖300:好好好,作者的思想太好了。没有解决方案的分析原因无异于耍流氓。问题更严重的是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还把改变的力量赋予了别人,这是可悲的。
        有效学习: @拿铁不加糖300 张嘴闭嘴的说做人,要不要我教你怎么做人啊,有病,有事说事,骂架滚到别处去,感觉还是个女喷子,真是无语,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别在这里逼逼。
        拿铁不加糖300:@7771a32a31d1 你说的对,做人就应该像你这样!没事惹事最有意思了!!!
        有效学习: @拿铁不加糖300 你不知道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吗,没动过脑子听到什么就认同什么,也是可怜。
      • 说着高兴眼角却泛起了泪花:不要找原因,要找办法。
        说着高兴眼角却泛起了泪花: @丹顶鹤的日记本 💪
        丹顶鹤的日记本: @说着高兴眼角却泛起了泪花 工作中也有很多人着力点在找责任人上,而不是解决问题。
      • 某勒个某:武老师的个案目测有点少,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全书感觉挺混乱的,停了3次才看完,准备画个路径图梳理下😂
        某勒个某: @丹顶鹤的日记本 不用在意
        丹顶鹤的日记本: @某勒个某 觉得自己拿武老师的书做原生家庭说的例子,有点不妥,可能会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这本书上了,老师影响力太大了。始料未及,嘿嘿~😂
      • 花飞花榭:不懂别装懂!我想你应该是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起码没有受到太深的伤害或刺激,所以你理解不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影响。不过不懂没关系,你可以学啊,或多看书、多了解呀,以为看了两本书,自己没体验就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出来是要误导人的!
        c50661dd89e1: @花飞花谢 说的真好
        花飞花榭:@丹顶鹤的日记本 不过我认为你讲的也不是没一点道理,对于那部份童年受一般伤害,仅有浅表层心理创伤的人,如果执着地将自己的性格和心理缺陷都归咎自己的家庭或父母,不愿意学习、成长、改变,你这样的提醒倒是有一定意义,只是你应该分层次来阐述。不过,我想这对于你来说可能要求太苛刻了一点,毕竟人性何其复杂,心理学起步时间也还不长,大量的心理学专家、心理学爱好者都还没整明白,还在前仆后继地探索、觉知呢!何况于你?
        花飞花榭:@丹顶鹤的日记本 一个人手上没伤的时候,做什么都会顺手,也感觉不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当你手有一点点伤口的时候,你便会觉得处处扎手、事事不便,是这样的吧?你没受过伤,一定不是心理咨询师,没接触过大量来访者和案例,更谈不上对人性的了解、对这部份人内心挣扎的了解了。不过,即便如此,你一定也看见了儿童被虐事件常见诸报端吧,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没有生存能力、没有认知能力的孩子,从小长期生活在被虐、被否定的,令他(她)战战兢兢的生活环境中,内心将会有多少惊恐、多少不安?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的认知?带着这些不安、恐惧、认识和低价值感进入成年、进入社会,将会怎样与人互动、建立关系?基本可以说是事事受虐、处处碰壁,当遍体凌伤之后,有些人才开始醒悟,探索自己。谁都知道幼苗没有充足的养份,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长大后会有扭曲变形、发育不良,长到一定时候再怎么施肥浇水也难以改变生长不良、生命枯萎的状态,所以农民都知道庄家要想有好收成、幼苗从小树要培育成材还要从小给他们施肥、护理、晒太阳啥的吧?人在幼年的成长难道只要有一口饭长大就行了?没有爱的童年跟幼苗一样,一定会心灵干涸、人格发育不良,追塑原生家庭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重新建构自我价值感罢了!而且你可知道成年后带着印刻于灵魂深处的不良记忆和伤痕,却要重新建构对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重新建构自我价值感,好比想让已经发育不良的庄家重现生机,让已经定型的扭曲变形的树木扶正、长直一样,这是多难的一件事吗?你凭啥认定追溯原生家庭就一定找不到解决方案?凭啥说他们都是在“怪”别人呢?
      • 生气得冒泡的可乐:说的真的很对,如果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许永远都在诶怨,我也讨厌一切没有解决方案的内容,包括书,新闻,讲话,只能说想太多在钻牛角尖,父母是不可能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独立了!
        阳台煮酒: @生气得冒泡的可乐 前提是认识到问题所在
      • 36e58ab5c216:我觉得一本书的精华在于它里面有没有货,接地气的干货,让每位读者看完之后有感触,牵引读者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应该是一本不错书,是不是可以更客观的角度去看任何一本书呢?
        36e58ab5c216: @丹顶鹤的日记本 看见故地就进来瞧瞧,只是路过,闲言而已!
        丹顶鹤的日记本: @随意___ 这文不是评价一本书的哦,不知道是不是封面图让您误解了。要不你再读一遍试一试?
      • 离影疏落:嗯,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个人是这样,当我去反思自己身上的种种焦虑来源于哪里时,我突然感受到了平静,似乎不需要刻意去处理。当然,也从没有过推卸责任的想法,而是很冷静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离影疏落:原生家庭状况不佳,并且为此吃到苦头,又经过觉察有所改变的人,才会认同精神分析吧
        花飞花榭:@离影疏落 @离影疏落 是,是这样的!我也常常在想,每个人受伤的程度不同,处理伤口的方式会不一样,恢复的时间和效果也会不一样吧!就如我们受伤的身体,如果是表皮受伤,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力会确保你的伤口自动愈合且不留下任何痕迹;如果伤及真皮,仅靠人的自我疗愈能力怕是不行了,如此恐怕不仅不会愈合,还会发炎、化脓,甚至溃烂,此时需要有医生帮忙清洗伤口、消毒、包扎等,且即使恢复也会留下疤痕;如果是伤及肌肉,如重度烧伤、损伤等,那得进行多次的创口清洗、手术、植皮或缝合等处理,且即使愈合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如初吧?同时我也在想,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抽丝剥茧地追溯原生家庭,何尝不就跟外科医生一样,也是做着伤口深度部分的清洗、消炎、手术、植皮等处理,在帮助患者的心灵疗愈呢?每个人都能理解人体创伤疗愈的过程并知道根据创面情况寻求医生的治疗和帮助,为什么作者(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心理疗愈的过程同样需的要心理医生的治疗,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来访者的心理也同样会是有疗愈作用的呢?
        丹顶鹤的日记本: @离影疏落 👏
      • 产品蔡老板:这本书我也看了,其实总结下来的解决策略就是你要人格独立,但是这个策略和整本书的格调都不搭,整本书灌输给你很多你不懂的名词,却给出一个众生都知的答案。因此这本书我也是看看作者很有意思的观点和论述,有些的确能解答很多的问题,至于解决方案,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丹顶鹤的日记本: @大城小胖Chris 嗯嗯,其实我这文不是书评,我主要针对的是原生家庭说,然后把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做封面和例子。不过小胖的留言很有启发~
      • 9ade9b9fa6d8: @丹顶鹤的日记本 《菜根谭》不错
        9ade9b9fa6d8: @丹顶鹤的日记本 ☺
        丹顶鹤的日记本: @全伟泽 那我一定看一看。谢谢你呦~
      • 09c6525a15b5:或许人都有一种自怜怨人,尤其是明白真相之后,但真正改变的也只能是自己了,他人都是过客而已。
        有效学习: @_石_头_ 呵呵,都是出于自身?你太高看你自己了吧,你自己一个人摆脱父母生活给我看看?你人生至少前20年有个屁自身、
        丹顶鹤的日记本: @_石_头_ 是呢,其实有些人的优势劣势确实来源于出身,可是过多纠结这个于事无补。
      • 9ade9b9fa6d8: @丹顶鹤的日记本 看到你介绍了很多现代的书,都没见有我国古代经典啊!
        沙发!!
        丹顶鹤的日记本: @全伟泽 说真的,我特惭愧,就是我不是文学国学派的文学爱好者,我就是工具实用派的实用主义者。我也有意识去看那类的书,但是我一般都是遇到问题了,去书里找答案,或者学习一门技术的时候看书。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反感“原生家庭”假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e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