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自己所认识草本植物中比较喜欢的一种。母亲在世时,家里经常吃野菜,蒲公英就在其中。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蒲公英,却跟着大人叫它“仿花苗”(取音)。一直到上学时,唱起“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时,才知道“仿花苗”原来就是蒲公英。婆婆家的人把蒲公英都叫“咯咯囊”(取音),不由把秦豫文化作一对比。打开百度一看,蒲公英还有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别名。或许再往北方、南方,还有不同的名字。“百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一种植物的叫法还是遵从书名最好。
喜欢蒲公英不仅仅因为它曾经满足过味蕾,帮助我们度过苦难时期,更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称奇。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可入药。在故乡,漫山遍野都有蒲公英。特别是眼下,春暖花开时节,蒲公英可以同时完成发芽、开花、结种。种子落地,一旦扎根,终生不易,直到生命终老。
随着气候变暖,完全可以看到蒲公英四季开花。圆形花朵,鲜艳夺目,金灿灿若七月太阳花。花落结种,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风一吹,绒球上的种子像盏盏小伞,摇摇摆摆随风飘荡,漂到新的地方又紧附土地,安身扎根,开始孕育新生命。
冬季的一个下午,寒意已被稍强阳光驱走。领着外孙在小区转悠,稍加弯腰,看见一丛冬青下面,落有几枚蒲公英种子。于是,开始了拾捡蒲公英种子活动。边捡拾边给孩子讲蒲公英种子的厉害。当满手是一把白棉团似的蒲公英种子时,即刻想到如果种到花盆里该是什么情景。
把家中闲置的花盆装满土,放了几天,再把蒲公英种子撒进去。一星期以后,果然发出一层嫩芽。芽太小了,还以为长出了青苔或野草。比小米绿,比针尖粗一点。刚露头时,头朝下,出土时刻,身子一下挺起。看着齐刷刷的小芽,满心欢喜。认真浇水,开窗通风采光。不到几天,有些芽芽开始枯萎。担心阳光太强,就把花盆放到阴暗避光处。待几天后再看,一部分芽芽存活下来。
看着新芽一天天长大,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叶子很小,芽杆很细,纤弱无比。想到两个原因。一是蒲公英喜欢野外,种在花盆不宜生长。二是一次铺排那么多种子,应该就是育苗。应该逐棵离盆栽入更大空间。
喜欢蒲公英,却不了解它,凭主观愿望进行栽种,结果违背初衷。
喜爱蒲公英,就应让它在更大、更自在的空间存活。难怪它的根扎的那么深,活的那么顽强。天然的风雨适合它,习惯了野外生活。细想起来,不具备专业知识,凭一时好奇、主观臆断所作出的决定,必定存在一些问题。栽种蒲公英在周围实属少见。要么学习新知识、新科技,要么顺其自然,继续用蒲公英做食材,还做一个自自在在的喜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