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风筝的人》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一句话,包含着无限的忠诚,绝对的信任。
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它讲述了阿富汗阿米尔少爷从懦弱、虚伪、嫉恨、逃避,最终成长为勇敢、正直、具有良知的男人。
故事分两个部分,以阿米尔父亲的去世为界。第一部分阿米尔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第二部分回到现实展开阿米尔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故事。
故事的人物有:阿米尔、父亲、拉辛汗、阿里、哈桑、阿塞夫、索拉雅、将军、索拉博等。
拉辛汗是父亲的朋友,他是阿米尔成长中的的精神导师。阿米尔陷在母亲去世的自责中不能自拔,拉辛汗开导他,无论孩子和母亲在生育时都是要冒风险的,不要把过失揽在自己身上。阿米尔喜欢写故事,拉辛汗鼓励他,赞美他是天才,以至于阿米尔说:如果没有拉辛汗,我一本书也写不出来。当阿米尔长大成人,又是拉辛汗引领着他找回自己,救赎自己的灵魂。
哈桑是追风筝的人。哈桑代表着良知、忠诚、信任、勇敢、担当。哈桑是阿米尔的一面镜子,阿米尔在哈桑身上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哈桑所受的凌辱,他却选择了逃避。哈桑从此病了,阿米尔无法忍受良心的煎熬,先是请父亲辞退哈桑一家,父亲明确告诉他坚决不会。而后阿米尔不惜栽赃嫁祸于哈桑,说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阿里父子很有骨气的离开了这个地方。很多年后,为了坚守阿米尔家的房子,哈桑被塔利班暴徒打死了。
当时,哈桑父子离开一年后。由于阿米尔的父亲是反共分子,苏联的入侵迫使阿米尔一家先是躲在巴基斯坦,然后转入美国。阿米尔与父亲开始了美国安定的生活。
阿米尔从此幸福了吗?
他借写作来浇胸中的块垒,他甚至想与过去一刀两断。阿辛汗电话说他应该回去,给自一个重新做好人的机会。阿米尔开始犹豫不决,想拒绝。拉辛汗的一席话把他带回到童年,阿米尔虽然面临自己新书《喀布尔的统治者》签售的关键时刻,为了报答阿辛汗的鼓励赏识之恩,同时也听从了良知的召唤,冒着生命危险重返阿富汗。他终于救回了索拉博,拉辛汗却病逝了。因为阿辛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阿米尔具备了勇于面对,敢于承担的精神,这是阿米尔性格的蜕变。
索拉雅是阿米尔的妻子,将军的女儿,曾经十八岁时与人私奔,一直让重视声名与荣誉的将军耿耿于怀,可是阿米尔为什么能接受索拉雅?
索拉雅是一个能读懂故事的人,也就是能够读懂阿米尔。在索拉雅面前,阿米尔能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自然的呈现出来。索拉雅曾经的幼稚、过错,阿米尔的身上也具有,他很容易宽恕与自己相似的人。
我很敬阿米尔的父亲,一个良心未泯的男人。他说:一个连自己的事都不敢挺身而出的人,他能承担什么。话语里满是对阿米尔的担忧和失望,而拉辛汗相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父子两在逃亡的路上遇到士兵要侮辱给孩子喂奶的女子时,父亲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斥责其无耻,此时的阿米尔甚至想把父亲拉回到座位上,父亲很坚定的推开了他的手。父亲的行为肯定给阿米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父亲虽然很想让阿米尔做医生,但尊重孩子的意愿――当一名作家。这个父亲与将军一样,具有种族偏见,重视自己的生命与荣誉超过一切。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认回亲生儿子哈桑,将军也一直认为女儿的私奔让他颜面扫地,他们虽然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最后,在餐桌上,将军又提到哈扎拉男孩,这个带有歧视的字眼,阿米尔郑重而坚定地告诉将军阁下,以后不要这样做。当阿米尔说完之后,我明白:他已经超越了父亲。
父亲、哈桑、阿辛汗,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的离去,促使阿米尔很快成长起来。
索拉博是童年的哈桑。阿米尔不仅是在救助索拉博,更是在救助曾经丑陋不堪的自己。
最后阿米尔放着风筝对索拉博喊:为你,千千万万遍,就像当初哈桑为阿米尔捡风筝时喊的一样。这时的阿米尔成为了哈桑,他完成了自己,实现了自我救赎。
你是哈桑,还是阿米尔?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会成为谁?
你会为谁奉献出自己的忠诚与信仰?(爱情,事业,宗教……)
我们或许还可以从家庭教育、读书、父亲的角色、婚姻等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