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总有这样的调查问卷,为了不受所谓的因素影响,保正公正,这样的调查常常安排在所有老师开会时进行。昨晚如期举行。
调查进行了近十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格。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与调查表的设计紧密关联。
态度的对像是谁?什么样的能力,如果前提是模糊不清,效果会有么?
如果是对教学的态度,态度标准参照物何来?学生打分时是否有清晰参考细则?如果说教学态度指认真,是否可以理解为要求严格?而严格地教授教学内容在当下是不是一定是正确的?一个错误的前提可以什么都能推出。
说到能力,我们想当然地想到的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又直接约等于考试分数,谁教的学生考试分数高好,教学能力也就是好的。但有些学科,还真不能这样评价,因为它的知识基本是说谎。考试分数越高,只能说明脑袋交出去的越彻底,基本上可以说高分就是没脑子。这样的高能力老师还是少点好,否则真的是罪孽深重。
由以上两点可知,如此模糊的调查内容本质上是糊弄鬼的,哪里能推导出效果。都心知肚明的,这不过是一场戏,别太认真。演员和观众互相配合一下,逗个乐呵。
打勾勾学生们也知道是演戏,即使真的不满意哪个老师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喜欢的老师可能在上峰眼里是个祸害。
套用许茹芸有一首《独角戏》:这是一场戏,在没有合理公正的时代里,你只能演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