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方法论?渔。源于哲学,现已进入更具体问题处理层面。在具体的细分领域内,对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研究和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都挺有价值。
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一般理论,而非具体的营销策略、定价技巧或管理方法。
2、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介绍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其阐明的规则和方法是今天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米塞斯在其《人的行动》中,用“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问题”,阐明奥派方法论及更基础的科学哲学问题,米塞斯的学生罗斯巴德也有论述。
以弗里德曼、张五常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与门格尔、米塞斯、罗斯巴德的为代表的奥派,都对经济学的方法论很重视。另外同为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的科斯,在方法论上也有许多不同弗里德曼的地方。
3、经济学方法论为什么重要?因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应对经济周期和大萧条问题上,芝派奥派凯恩斯学派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解释,最后给出的政策建议也完全不同。即使在支持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上,有很多共识的芝派和奥派也在很多具体观点上有分歧,有时分歧很大,其根本原因很有可能生长在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上。
4.1、学习方法论,不能局限于经济学,也可以是关于工作生活及其他的。
一是要掌握概念,理清逻辑。概念是基础也是方向,需逐字逐句的思考和理解,直至想透想明白。这就是先要把书读厚再读薄。读厚,就是向外延伸,遇到不懂的概念和术语,及书中介绍的其他观点、著作和论文,应尽可能找来阅读,融会贯通。读薄,就是把知识大厦充实起来之后,要重新梳理大厦整体结构的知识体系,分析思路,了然于胸。
与人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正确的方法很简单,从概念、事实、逻辑关系三方面展开即可。
4.2、二是实事求是,探索真理。实事求是太过常见,以至于都到了“视而不见,不求甚解”的程度,大家都知道它知易行难。“是”是“真”,即真谛、真理、规律或本质。“求是”,是对科学规律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很多逻辑需经过大量的反复的思考和讨论,摒除日常经验干扰,才能彻底被理解和相信。
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
4.3、三是边干边学,输入输出。理论结合实践,“干中学”。不说那些牛人,观察身边做事比较厉害的,他们也会遵循“思考-行动-反馈-再思考-再行动”的模式,而如果同时加上阅读,在三个方向上同时努力的人,一定不会太差。
5、用“厚积薄发”来赞誉成功人士,更多的是他们成功了,我们看到了其结果,但这其实隐含了一定的“幸存者偏差”。如从学习和工作方法论的角度而言,重要的不是“厚积薄发”,而是“边积边发”。
一方面坚持思考,行动和阅读,这是一个知识输入、经验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同样重要就是坚持输出,及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和所读梳理出来。
方法可以是和学习工作中的小伙伴语言交流,也可以在网上拉个群一起读书,还可以形成文字发表出来。也可以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办法。
总之,如果没有及时反馈,那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不容易坚持下来。如果有一个自己的输出渠道和途径,并且能够尽快带来一些信息反馈的话,进步会快很多。
6、即在学习和工作中,应通过“实事求是、边干边学、输入输出”来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202106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