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我的生物钟调整了懒觉时间,早晨5点半起床,到晚上9点,整理成文。其实,这是比较劳累的一天,但也是非常丰富的一天。
1.集市:切身感受摆摊和展示
“为什么要带她们去集市呢?”我原以为,“幸福在指尖”项目集中于指尖的操作培训。
“如果她们要成为一个手工艺人,在集市摆摊也是需要熟悉的内容。这次的摆摊虽然不算在真正的集市,只是活动中的一个展示,但正好可以去感受一下。”项目负责人如是说。我也很好奇,如何摆摊和展示?正好需要志愿者,于是随行前往。
到了目的地,明珠湖刚从晨曦中醒来,运动员们正在热身待发。
在近活动开幕式的地方,有一些帐篷,其中两顶,是提供给“木棉花开”的。
把拿来的大块布,铺在长条桌上,把一些老布展品一一陈列好。
这些活儿都是她们在做。无声的世界或许给了她们更多的专注和定力,她们很细致地摆放展品,从大小、品种、形状一一择选,在合适的地方妥当安置好这些精美的物品。
然后,有学员对于展品的功能和价格产生了兴趣,通过志愿者提供的白板和笔,一一询问直至全部清晰。
等到她们拿出上节课蓝染的丝巾时,更像捧出了一朵云,轻绕轻放,或者置于老布收纳篮中,或者放在物品和物品的间隙,给这批蓝色布品的厚重点缀了一丝轻盈。
确实并不是真正的集市,只是在体育活动中一个展示风俗特色的小平台。虽然如此,和真正的集市一样摆摊和展示,也给一些好奇或者有兴趣的询问者介绍。她们自然不能用语言,但是用动作、神态也做了回应,在小范围内体验了一把集市摆摊的感觉。
2.封路:把徒步演绎成一场秋游
中午时要出园,被告知比赛尚在进行,外面的大路封住了,很晚才能开封,不能驾车离开。而我们的目的地是约五分钟车程的一个农家小院。
选择徒步前往,五分钟变成了半小时。也由此,对于景致的匆忙一瞥变成了在温热阳光下一场深入的秋游。
两位志愿者在前,我在最后。我一直惦记着路途中车来车往而她们无法听见声音的事实,但我的担心有些多余,她们井然有序,并悠然自得,就有走到后面,也把脚尖的疲累化作了指尖的“咔嚓”。
一路走来,秋果累累。
很多茂盛的绿叶绿枝上挂了沉甸甸的豆和瓜;枯草棚上绿丝瓜和小黄花特别醒目;路边的栅栏很多紫色的扁豆花和长长垂下的豆荚;鱼塘里正在喂食的鱼张开肥硕的嘴;鱼塘两旁的狭长泥土上长满饱满的毛豆。小狗儿懒洋洋地走过,还在我镜头里驻足;养鱼的老妈妈说那边的鱼很大,你可以去拍……
落叶和枯草是这个季节的开篇,但瓜果让这个季节无比生动和鲜活。生命中,终结和新生本就相伴相随,换一个角度,悲悯也可以是精彩和喜悦。
3.课堂:从操作回到理论讲述
再回到课堂时,志愿者已经开始讲课。
课程的内容是讲扎染的方法。志愿者制作了精良的PPT,并对上节内容进行了再改良。以PPT投影为主,在微信群中附以文字说明。
课堂,还是一如既往地安静。能看到,有些在用手语交流,有些在向志愿者询问,还有的,在提供的白布上尝试不同的扎法。等到志愿者拿出不同扎染方式出来的样品时,她们纷纷拿过去摸索,想在布上看到刚才介绍的知识点。
“为什么要讲理论呢?较之于操作,好像有些乏味。”其实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也有点绕晕。
“理论是必须要有的。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光操作可能会支零破碎,只有系统讲一些技法,真正操作的时候才会更有感觉。”已经对染布深有心得的志愿者袁袁分享自己的感受。
期待下一堂,从理论走到实践的扎染操作吧。
(写于2016年9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