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发现张皓宸很火,一个长相俊俏的作家,一时好奇,就去搜他的作品,那么大家来感受一下他的作品的画风。
1、最好的浪漫,就是平淡的相处。你知道对方就在那里,很踏实。所有的时间都得以安放,像是忘记你们正在谈恋爱。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
2、“出”和“轨”这两个字,在何璐的字典里根本无法组成一个正常的词汇。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
3、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你是最好的自己》
4、被鱼缸里的流水声扰得心烦,我问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你现在开朗大方,有那么多朋友,但心里装得下吗?”他漫不经心地说:“当然装不下,心是分里面和外面的,在乎你的人,自己知道往你心里钻,不在乎你的,给他们自由,该留会留,该走也会走。” ----《你是最好的自己》
5、定期整理自己的衣柜,扔掉那些过时的起球的褪色的衣服,不适合你的要学会放手,给培养你气质的留足空间。人也是。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
我读起来的感觉就是青春伤痛文学,感觉就像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就纳闷了这样一个文风的作家怎么会那么有名?我带着嘲笑那些作家粉丝的心态,关掉了网页,觉得那些肯定都是无脑女生。
可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凭什么去嘲笑那些女生呢?或许曾经的我也曾疯狂的热爱过青春伤痛文学吧。高三到大一,我一直疯狂的热爱着大冰的书,因为他告诉我要相信总有人过着我想过的生活,人真的可以既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我羡慕他书中的江湖味,放荡不羁潇洒自由,也有很人说大冰的书就是骗骗纯情女大学生的。我为什么喜欢大冰的书呢?因为高三压力大,对未来自然是无限憧憬,而大冰书中的生活正是治我“病”的药,它刚刚好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喜欢。如今再读大冰的书,也少了年少时狂热的喜欢。
我有一个朋友高二广交好友,到了高三她告诉我交那么多点头之交真的好累,不如只交三五好友,乐得自在。我听了她的话,大一的时候不喜交友,认识的也就室友几人,室友劝我广交好友,大二倒也多认识了些许人,感觉比大一的时候好多了。其实广交好友,和只交三五好友,这两种观点都对,对于我的那个朋友来说,她应该听取第二种观点,而对于我来说我应该听取第一种观点。
我和我朋友说技多不压身,她说精通几个便好。这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道理自相矛盾,连千古流传下来的俗语也处处矛盾,也因此有了好多辩论赛。我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所谓道理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更没有谁的道理高级一些的说法。我若将人各个阶段比喻成病,那么道理就是药,药基本都有偏性,我们吃了药以求达到平性。
看《我家那小子》综艺的时候维嘉说了一句话,他说:“小时候总是不听父母的话,长大了才发现父母是对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小时候我们是阴虚体质,我们要执行补阴的道理,可父母却是阳虚体质,告诉你要吃补阳的药,于是你们的矛盾就开始了。等到你长大,也成阳虚体质了,自然认为父母是对的了。
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说,是因为你不去执行,也就是病了不肯吃药,这是其一,那么最关键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吃对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是很重要的。
当我想明白以上种种,我为我曾经的嘲笑感到抱歉,张皓宸火自然有他的道理,他的作品起码治愈了很多人。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从小到大,很多人喜欢找我谈心,直到前几天某个我认为比较有深度的好友找我谈心说了这么一句:“我最喜欢和你聊天了,有深度,有用。”我笑着回复说:“毕竟我是同龄人,你可以找年纪大点的人聊聊啊。”
她说:“不光是谈话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愿意和这个人谈。”
说实话,我深感荣幸。我也很希望我的话能是治你们病的药,如果不是,也祝愿你找到真正对症的药,别总听别人谈人生。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也可以关注公众号:吴小五的脑洞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