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闺蜜打电话过来,吐槽说最近女儿学习紧张,老找她们事,她都要崩溃了。
闺蜜对女儿的教育与付出,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中午怕孩子时间不够用,专门在学校里租了房子,为的就是给孩子省下时间,一方面父母不用接送她,给大人减了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孩子争取了时间,让孩子可以休息好,多一点时间学习。
可是孩子认为,父母这样为她付出,给她增加了很大的心里负担,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势必会落下别人的笑柄。
特别是近期女儿学习数学特别吃力,每天回家不是悄悄地哭,就是见到父母就想找茬。这让闺蜜两口子如履薄冰,在孩子面前尽量顺着孩子,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孩子自身的焦虑问题。
另外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不停地催促孩子。每次讲课的时候,还专门问她懂了没有?孩子本来就已经很吃力了,加之班主任老师给的压力,成绩提不起来,更加焦虑。
中间有一段时间,闺蜜一家搬回了原来的小区。可是住了没有多长时间,又因为时间与人力调配不过来,重新搬到了学校里。
闺蜜特别纳闷,那些住校的孩子,一日三餐全在学校吃,学习还特好,根本就没有抱怨过住不好,吃不好,学不好的问题。
怎么到了她们家孩子这里,这都成了问题呢。
我就给她指出,就是因为你管的太多,让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加之还是处理不了自己学习上的问题,把这种焦虑转化成对父母的报怨,所以因孩子的问题,引发了全家人的紧张。
对孩子过度的保护,过度的溺爱,就引发了孩子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说生活问题。
很多父母一味的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活。结果孩子一个人在家的话,连饭都不会做。
去年有一次闺蜜出去办事,按说让孩子出去吃一两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她家孩子说,在外面吃饭不干净,不卫生,不愿意在外面吃饭。闺蜜只有让自己的嫂子过去给孩子做了两顿饭。
比如说学习问题。
学习如同工作一样,本来就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付出。
可是听闺蜜的口气,他们家孩子每天晚上都在纠结于睡觉和做作业之间的平衡。学晚了,又想睡觉,又没做完作业,老纠结这些事情。
归根结底,孩子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闺蜜女儿小学和初中的基础都相当不错,只是上了高一,课程增多,学习难度加大,不太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渐渐的学习感到吃力。
按照教育专家说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同攻克科学难关一样,遇到任何问题,孩子自己去系统的学习,找方法,找思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很多学霸之所以学习好,一方面是自学能力特别强,一方面是涉猎面比较广。如果孩子自己操心学习的话,可能高中三年的课程早早就学完了,后期只是完善知识,增加考大学的几率。
孩子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还在父母身上,他们包揽太多,反而造成了孩子过度依赖。当有一天她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找的就是父母。
该让孩子独立还是让孩子独立,父母对孩子付出的太多,会适得其反,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