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出去溜达,路边行道树上挂满了鲜花,一串串红色的花朵,像一串串风铃,挂在高耸挺拔树干的叶子中,繁华似锦,着实好看。
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诧异这是什么树的花朵?靠近细细打探,突然想起来了,小区也有这种树,记得人家和我说过是槐树!
为何槐花是红色的?当时很疑惑,因为小时候在农村,槐树并不少见,不过花朵都是白色的,这漂亮的红花朵从未见过。我只好解释为这是特殊品种的观赏槐树。
打个比方,过去人们一生贫穷,能吃饱肚子就满意,现在则不再满足衣食无忧,而是追求精神享受。过去的槐花是白色的,很好;现在的槐花是红色的,也很好。
符合时代需要的,都是很好的。
看到这些红色槐花,我惊叹其颜色的艳丽,但引发情感共鸣的却是槐树,更准确说是白色的槐花。
有一个久远的故事,远到发生在自己读小学时。那时候小学都在本村就读,记得有一天去学校路上,遇到同学说可不要上学,听说上面来打疫苗的,打了疫苗会死人,赶快逃走吧。
后来聚集了4、5个小孩子,不知道谁带头说赶快逃跑吧,别被抓住了打疫苗,于是突然就成了“游击队员”,一个个紧张起来,一溜小跑,出了村子,猫着腰,钻进麦地墒沟里,沿着大片麦地去了村外河堤。
这真是一个典型“从众心理”例子,别小8、9岁小孩,一样热血沸腾,出于本能恐惧只有感性没有理性,不知道可以找人核实,仅仅是道听途说,就成鸟兽聚集。
当时河堤上满是槐树,长的不高,正在开花,密密麻麻,小树林里吹着野风,又刺激又担心,开始很有意思,如同游击队员,不过漫无目的游荡半天,到中午饿坏了,就采槐花吃。
白色的槐花是带有香甜味道的,难怪蜜蜂采蜜有了槐花蜜。辛勤蜜蜂为人们采蜜做嫁衣,这些散漫小孩子自己创造了危险,也在品味真实感受。
最后抵不过饥饿,这些槐花毕竟不是食物,好玩好吃一点而已。后来去了邻村,那是一个小孩子姥姥家,好像正在晒花生,似乎吃了点饭,又每人装了一兜花生回来了。
到了村头时候,还是紧张兮兮,遇到一个放牛同学,打探消息,好像告知当天学校有好多学生没去,自己回家放牛了。
回家差不多放学时间,似乎说了这个故事,不过大人作为笑料就过去了,第二天依旧上学,也没有发生什么危险故事,此事也就慢慢过去,随风而去。
后来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想起这个故事,真的太久远,但真的是真实经历,尤其那个感受,惊恐、害怕、逃跑、漫游、忐忑,一天的时光就在田野和树林度过,好似品味逃学体验。
关键这一天逃学,还被自己描述为合法合情,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毫无悔意。
这就是心理特点,看似荒诞不经,却是真实历程,不仅感受真切,信念还坚定不移。
启示和对策就是:一是不信谣不传谣,遇到违反常识信息要有独立证实渠道,避免被误导误入歧途。当下疫情如此,遇到可能骗局也如此。二是警觉从众心理,别高估自己能力,遇事多找人说说沟通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是尊重个体独特感受和想法,别讲道理,要共情,不能帮助就闭嘴,有时候必须亲自经历才可能觉察,别无妙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