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这首古诗是二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中的内容,这个单元是以赞美春天为主题的选文。
由于今年的情况特殊,开课时学生都宅家隔离看不到早春时的景色,我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理解感受诗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前两天,我们开展了网上教研听取了郭老师对《咏柳》的讲演,我有幸被选为点评人,通过听讲,我深受启发:
一、女性的美
我听了郭老师的这节课,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柔(可能我天生不具有这个特点总是大大咧咧)。人说温柔的女人最美,郭老师表现的确实美,不仅音色美、语言美、人更美,而且富有亲和力,怎能会不吸引听众的耳目呢?
二、功底扎实
这节课整体设计环节完整,课件新颖,无论是从图片、配音,小视频的呈现,还是字的音、形、义的讲解都应用的恰到好处。每个环节过渡衔接自然,环环相扣,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结构脉络清晰,可见对多媒体掌握熟悉,备课资料丰富,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方法得当
《咏柳》这首诗重在“咏”,郭老师借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从咏柳到咏春,从品读春到欣赏春到拓展春,让学生品诗、品意感悟春天的美,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不同的诗句对比中感受柳树的美,最后拓展到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紧密结合,把课堂推向了深远的意蕴。
值得共同探讨的内容:
一、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让学生来学会如何学习,学会从文本中自己去探寻知识。这首诗我们可以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然后结合大自然的变化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说话、写话能力,也为他们理解这首诗的诗意做了铺垫。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课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来感受、体会、感悟,或许会掌握的更深更牢固。
二、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我们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演者。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角色,改变教学的模式,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质疑、学会探讨、自我创新,学生学的才会有意义、有价值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虽然是网课教学,但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本节课郭老师创设了许多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视频、图片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可缺少的是没有学生的朗朗读诗声没有学生的互动,那学生的感觉如何呢?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走不远,一群人结伴而行才会走的更远。我们在自成长的同时要学会共成长,谢谢大家的聆听,如果说的不到之处,望各位海涵!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7991/25ff24ca5af4f21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