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eschichte~
清代明后,一位汉人请求多尔衮,让所有汉人都剃发易服

清代明后,一位汉人请求多尔衮,让所有汉人都剃发易服

作者: 你们的盖世英雄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21:12 被阅读0次

历代中国对于“孝”之一道尤为看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而对于父母的孝,更直接的一种就是自己的身体要爱护好。而《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头发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这种孝已经传承了千年,直到清代明后,才慢慢发生了改变。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决定让汉人习惯满人的生活方式,其表现之一,就是“剃发令”。但由于当时清军入关不久,局势还不稳定,加之反抗此举的人大有人在,于是又解除了剃发令。

本以为这场闹剧结束了,可是不久后,一位汉人又向多尔衮提出“剃发令”。他就是孙之獬。早年的孙之獬因为魏忠贤的案子被牵连,被闲置在家,所以他的心里很是不平。所以当清军入关,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之时,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带领自家奴仆剃发易服,表示对清朝的顺从,他也因此被任命为礼部侍郎。

兴高采烈的他准备去上朝,可结果他发现,之前的同僚一个没剃。他想跟满族大臣站一块,人家瞧不上他,他又想站回同僚那里,可是他剃发的举动,已经把同僚得罪的死死的,不让他站,结果他只能站在中间。孙之獬内心恨透了,满族大臣他不敢恨,但之前的同僚他敢。

朝会结束后,他立马给多尔衮请书,想让天下所有的汉人都要剃发易服,并阐明了剃发的利处。本来还不想这样做的多尔衮被说动了。于是一场全国性的剃发行动展开了。并且这行动还有一个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这样运动中,有多少汉人不愿剃发而被杀,这场斗争持续了整整37年,结果当然清朝获胜,剃发的都活了下来。这期间。也幸亏苍天没有饶过他,因为没过多久,衣锦还乡的孙之獬遭遇农民起义军,被斩首于市。吴三桂也曾极力劝阻过多尔衮不要颁布“剃发令”,但依旧没有用,像吴三桂这种人都能做到如此,由此可见孙之獬的气节。

你们怎么评价孙之獬的呢?欢迎留言。同时如果你们对于这篇文章比较喜欢,可以点点关注,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相关文章

  • 清代明后,一位汉人请求多尔衮,让所有汉人都剃发易服

    历代中国对于“孝”之一道尤为看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而对于父母的孝,更直接的一种就是自己的身体要爱护好。而《孝...

  • 晨会59《理发》

    各位家长、宝贝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下趣味语文故事《理发》。 满清入关,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抗拒者格杀...

  • 由剃发易服想开去

    剃发易服:1644年,清兵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规定:“全...

  • ​三个小官吏,打死三个满清王爷!怎么做到的?

    清初之际,讨好主子的孙之獬上书多尔衮,建言剃发易服。当时大局基本已定,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削弱汉民族的反抗意...

  • 满清入关,为何必须要强制汉人剃发易服?

    1644年,甲申之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经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军主力被吴军、清军联合击溃。清军打着替崇祯帝复仇...

  • 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屠城并称清初六大弊政。从根本上看,这些弊政其实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之间矛盾外化的...

  • 汉人

    我们今天被称为“汉族”或者“汉人”,都是因为有了汉朝的关系。 前后两汉大概四百年,中间隔了一个短命的“新朝”。 虽...

  • 汉人

    究竟什么是汉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在古代的中国,究竟什么是“汉人”?你不仔细想,不会觉得有问题,但仔细想一想...

  • 汉人

    无以计数的履历,“汉族”被我一再重复 凝重的词汇,烙印大汉的太阳风 天地悠悠,道路迢迢 四方汉人,八方音调 一条河...

  • 明朝大都市里是这般景象

    当中国历史进入到明朝,中原汉人没有了之前元代的被歧视,不会像后来者清代那样被提防,这是一个汉人的时代。社会上的“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代明后,一位汉人请求多尔衮,让所有汉人都剃发易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xg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