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对一个电商平台的高级筛选进行迭代,希望能提高玩家的选购效率。作为交互,在这次迭代中遇到不少令人纠结的地方,于是整理了几个小感悟,希望和大家聊聊到底该如何设计筛选器。
筛选器是一个在APP中俯拾即是的模块,从电商到酒旅,甚至在社交产品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它常出没于信息量大的地方,为的是帮助用户“更准更快”的找到想要的玩意儿。但如此常见的模块却并不简单,同样是价格筛选却以不同的样式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百花齐放,一味的“向竞品致敬”很难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只能从头探究一下其中奥妙。
什么是筛选器
假象一下,你年会中了大奖,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做出请大家吃大餐的艰难决定。你打开XX点评APP - 选择 美食 - 设置 热门商圈天河 - 选择 按人气排序 - 又咬咬牙在筛选栏按下『100-300元』,切换了几次菜式,终于选定目标。摸摸荷包倒吸几口气后,固作镇定的在群里说咱们去这里吧,大家敞开了吃,别客气~
以上便是从使用场景到消费决策的完整流程,筛选器在其间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步选择,都浇筑了你的良苦用心和美好祝愿。你是谁,为啥来这里,期望找点啥,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你的选择。所以说,好的筛选器是各自不同的,但设计目标又是各自相同的:帮助目标用户,既快又准的找到东西。
筛选器的类型
随意打开手机中几个常用的APP,整理了下常见的选择控件样式,真是出乎意料的多(见下图)。
仔细一琢磨,诸多条件间,并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比如某电商在商品列表顶端,贴心得将关键条件外漏,但某资讯产品却将同样的条件以填鸭式选项卡控件收至二级。所以不得不感叹,筛选功能的设计无非是在各种筛选维度与UI样式的排列组合间,选取最优解。
筛选器的设计原则
高级筛选中,某条件究竟需要外露几个选项?是向改版后的数据提升妥协,还是像个老学究一样偏执于条件间一致性?这背后的纠结也只有参与过改版的人才明白。
1.收vs放
移动端受限于屏幕大小,如何才能“收放自如”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某些维度是用户决策的必经路径,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明确目标;或者用户需多次变更的筛选条件,就需要把选项露出来。一些大多数用户不需要的条件,或者使用频次不高的内容,就建议把它用心收起。
2.结构稳定vs快捷偏好
上一次修改高级筛选时,我们结合用户选购时的喜好分布,突出常用条件,弱化低频内容,希望提供更符合“快捷偏好“的选购体验。上线后,在高级筛选处发生的成交数据虽然上升,但也意外收获了些吐槽的声音-用户对于不同条件的“选项展开数量”和“几个筛选功能中条件的包含关系”,表现出困惑和不习惯。
复盘后发现,我们希望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本质是希望用户付出最小成本满足需求,但成本=操作成本+思考成本。之前的改版,就是一味顾忌用户操作的快捷,但无端增加了用户对规则的理解载荷。
所以当选购数据喜欢分布明显时,首屏露出最核心的几个消费决策项,收起低频选项,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需要注意规则的一致及易懂。当玩家选购路径多元时,则需牺牲一些信息的简洁性来保证玩家能在至少一个主要场景下,找到完整的筛选条件。
3.稳定性vs灵活性
由于我们平台交易的是游戏道具,筛选条件多,且条件间关系复杂,容易因误操作带来无结果的消极体验。于是考虑引入“选项间灵活联动”。这在淘宝中使用较多,比如当你选购咖啡时,选择某“咖啡品牌”后,可选的“咖啡种类”会实时发生变化,自动剔除选项间互斥的内容(见下图)。
我们产品未必合适直接复刻这个体验。因为淘宝中产品特征突出,但我们以标品为主,条件间映射关系并不浅显;加之我们条件多,过多时隐时现的条件势必会让玩家迷失。所以最后只选择了几个关键的条件,添加了灵活联动逻辑;并将不可选条件灰显,而非消失,进而在顾忌选项灵活显示的预期下,对稳定性做出妥协。
做筛选器的经验尚浅,没有大而全的方法论,只能简单罗列几个小规律。又出于对工作内容保密要求的考量,删除了具体的改版示例,感谢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客官,期待你的小心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