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

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

作者: 萌萌哒终结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2-28 21:10 被阅读0次

    许多父母已经养成了针对孩子的行为经常与其沟通的习惯。尽管这种沟通可能是积极的,比如:好孩子,做得很好,坐姿很好等,但这并没有减少对孩子的约束。在这种持续的评价中,孩子不会感觉到当父母以接纳的态度、双方都感到快乐的方式进行沟通时所带来的那种安全感。在那样的沟通中,孩子不必关注他是对是错,是好还是坏;他能够放松并且享受与父母的互动;因为父母的友好和理解,孩子不必在意父母的看法,或者担心是否获得认可。如果我们不断被评价,即使大多数的评价都肯定的,没有人会在这种的关系中感到自在。只有当我们自身的品质被接纳时,我们中大多数人才会感到更自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经常是单向的,即家长在说,孩子在听。在这种“对话”中,父母的角色是建议、指导或者纠正,孩子的角色就是倾听、理解和遵从。父母一开始就决定了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而不是去了解孩子的看法(包括想法、感受和愿望),就直接把这个决定告诉孩子。在沟通中没有体现出父母首先应该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决定中。在沟通中也缺乏进行共同决定的尝试。

    最有效的沟通是相互交流。每个人将想法、感觉和愿望都呈现出来,都被对方所理解,从而有望达成共识。每个人都可能对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对于决定什么对双方最有利,每个人的看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达成共识,而父母必须做决定时,如果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看法,孩子会更有可能接受这个决定。当孩子确信父母理解并接纳他的愿望时,即使决定与他的愿望相违,他也很有可能会接受。

    正是保证了沟通的双向性,即彼此都在谈论和倾听,对话才有效地避免了激化和冲突,而提高了彼此间的合作。然而,为了使沟通变得更有效,沟通必须是相互影响的。父母不能只单纯地询问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愿望,而不去倾听孩子,不接受孩子看法的影响。如果孩子感觉到他所说的没有真正被听进去,那么这种对话很可能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如果父母用非言语方式清楚地表达出对孩子看法的关注,那么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而和父母达成共识。倾听并不一定需要同意,但它确实需要对他人表述持开放态度,并做好被其影响的准备。

    有倾听也有表达的对话模式也许对发展孩子的心智更为重要。孩子的反思能力包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图的能力,也包括意识到他人的想法、感受和意图的能力。这样他就能够不断地了解对同一事物或事件的不同观点,并能从较好的位置针对特定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回应,他能够表现出灵活地进行回应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孩子会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面对问题情境采取留心的方式找出最佳回应,而不是简单地以冲动或者失控的方式做出反应。通过置身事外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他可以抑制自己的第一反应,衡量各种可能性(包括父母的观点),从而以一种更成熟的方式来做出回应。相互对话能促进这种思维方式的发展。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仍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回应。

    对父母而言,要促进这种具有相互性的沟通就需要有自我安全感。当父母的权威受到孩子的质疑时,如果父母没有安全感,父母可能会很生气,并且会坚持让孩子服从。如果孩子不认同父母心中所思,并且父母认为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而另一种一定是错误的,那么父母则很可能批评孩子的观点。如果与孩子交流让家长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想起自己与父母交流受到批评时,那么家长做出的反应很可能与多年前她和她的父母对彼此的反应相类似。

    当孩子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有分歧时,最好能够注意到这种分歧并表现出好奇。当孩子只是说同意,但他的表情看上去表明他并不真想要做这件事,这时候,父母不要加以批评和指责,而是要引导孩子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要对孩子所有的想法和感受都表现出兴趣,而不只是对希望孩子有的想法和感受才有兴趣。这样一种引导通常会拓宽谈话内容,其中可能就包括孩子为什么对父母隐瞒了他的其他愿望。

    当就非言语信息表达看法时,无论非言语信息代表了什么,重要的是要传达出对该信息的接纳。非言语信息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不希望别人对他的内心世界评判对错。如果孩子因为烦恼的表情受到批评,他可能会更封闭自己,更加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正常的个性发展,常因为这种批评更使亲子之间变得非常疏远,而这种疏远是完全没有必要和有危害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at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