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毫无疑问能够激励人们,迫使人们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管理者经常用金钱作为手段,激励员工达到目标。
一、奖赏如何影响行为?
在马戏团和动物园里,工作人员会利用食物奖赏激发动物的某种特定行为,使之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让观众拍手叫绝。
就像爸爸妈妈想要孩子认真学习,帮助做事,答应给孩子买喜欢的东西一样,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只要对你想要的行为给予奖赏,行为就会出现。
其实这种奖赏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一旦停止奖赏,行为便会消失。
就算奖赏没有停止,按照经济学中边际效益递减的法则,相同重复的奖赏,所能激励的行为效果会随之越来越差。
如果你要某种行为得以持续的话,就得不断增加奖赏的成本,或者不停地变换奖赏的方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曾经见过亲戚家的一位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做家务,就用奖赏一块钱作为孩子干活后的奖励,这一招刚开始确实很管用,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孩子开始嫌弃钱太少,并不乐意帮忙了。
可见,奖赏并不是推动一个人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有效途径,它甚至还会抹杀一个人的好奇心,坚持力,那什么才是一个人持续行动的源动力呢
二、内在动机如何影响行动?
年幼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索着周遭的各种事物。
我有个6岁的表弟,特别喜欢奥特曼,所以他的父母买了很多奥特曼玩具给他,一旦开始玩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两个奥特曼,一个黑化,另一个要拯救他,相互厮杀,就这样打来打去,如此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孩子这种持续行为没有得到任何奖赏,一切源于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即内在动机。他们完全沉浸在活动本身,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玩乐。
所以,内在动机是驱使人们持续专注一件事情的源动力,让人沉浸式学习,自动参与,且让人保有好奇心,创造力和积极性。
三、奖赏如何影响内在动机?
如果人们原本很愿意在没有奖赏的情况下做某件事,当他们因为这件事而获得外部奖励时,他们的内在动机会发生什么变化?
《内在动机》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索马里拼图实验,实验证明:金钱奖赏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
这个实验设计了两组研究对象,一组研究对象会因为拼出这些拼图而获得外部奖赏,另一组研究对象则没有奖赏。
实验结果表明,没有奖赏的那一组更能享受玩拼图的乐趣,玩的时间会更长,而有奖赏的那一组很快对原本感兴趣的拼图游戏失去了兴趣。
可见奖赏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削弱我们的内在动机。
奖赏会伤人,孩子们会为了小红花或一颗棒棒糖,做他们本不愿意做的事。
成年人会为了更多的报酬拼命加班,奖赏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按照家长或者管理者的意愿完成某些行为,但是他们对事情或工作本身产生了疏离感,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最后,问问自己:你是否有因为金钱而过度加班?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疏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