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4939/094b89a0bf28ec7d.jpg)
花费几十元买到一本他人可能花费了大半辈子才总结出来的成果,这样的福利哪里去找?买到并不等于得到,读完也不代表吸收,阅读过程中运用费曼阅读法,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写下来,才可能真正与现有认知相融合,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帮助自己改变观念,进而改变行为,引发结果的改变。
然而市面上的书籍多如牛毛,哪怕我们花费毕生的心力去阅读,也只可能仅仅读了凤毛麟角的书,既然肯定读不完,那要如何选择书籍呢?
如果把通过阅读实现现实效用作为主要目标的话,那么改变现有认知就是我们选书的依据,只有当认识改变了,才可能由此改变你的行为,自此最终实现可能的结果改变。
而对于书籍的选择而言,知识树理论能够帮我们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如果运用知识树理论去看待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其实我们能真正有效用阅读的书籍也没多少,甚至非常稀少。
因为知识树理论认为,任何学术或理念的进阶,都有其溯源理念的开山鼻祖,好比是一棵树上的一个个枝节一样,每一个枝节上面的叶子都是一个个理论极其延伸,本质上都是同根同源的,那么要想高效把握这个理念,就可以直接去学习他的鼻祖理论。
借助这个概念,我们在选书的时候,就可以这么考虑,比如你现在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快速的读完一本书,因为你总是看完前面就忘记后面,读完一本书甚至要一个多月,但读完又不知道有什么收获,甚至都忘记了几乎全部内容,应该怎么办?
首先,需要解决你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只有当你想清楚阅读对你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你才能结合你的目标去有选择的做出取舍,选择合适你的阅读方法。
而阅读目标确定以后,接下去就是阅读方法问题了,这时候你需要找的是如何阅读的书,这类书籍非常非常多,可谓琳琅满目,但业界比较公认的阅读方法的鼻祖之书也就一本,那就是莫提莫·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你反复阅读这本书,理解不同书籍类型的不同阅读方式之后,再结合你的阅读目的,阅读一本书时间过长记不住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如果目的是为了消解生活不易,把阅读作为愉悦心情和体验快感的一种方式,那么可以阅读小说,即便是读了一个月又如何呢?即便是记不住又如何呢?因为当你在阅读过程中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跟着跌宕起伏时,体验过阅读带给你的快乐时,就已经达到目标了,这类阅读或许和看电视剧、去游乐园的效用是一样的,记住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快不快乐才重要。
如果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与领导沟通的问题,那么可以阅读职场类书籍,当你翻开这类书时,首先应该做的是看下目录,有哪一个章节是最能解答你这个问题的内容,其他章节可能是一本书为了全面性而讲的前导内容、或者是其他你当下与沟通问题不关心的问题,那么即便是不读又有什么损失呢?优先阅读困扰你当下如何与领导沟通的章节,在阅读中结合自身行为融合思考,反思哪里做的不对,应该如何改进,解构你之前实践中遇到的与领导沟通问题,那么当你读完这个章节时,应该就能觉察之前自身的问题所在,通过阅读,找到原因和解决之道,以后再次与领导沟通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了,这个过程就是你通过阅读带来的现实成效,之后通过践行,就是验证这个认知是否有效的具体体现。
当然,可能下次沟通成效并不一定和你认为的结果完全一致,那么这时候你可以继续去找一本能够解决你新践行后的问题点的书,去寻找你新遇到问题的答案,找到它并继续践行验证,只有在验证确认以后,这时候阅读效用的最终目的才算真正达成。
同时,因为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的阅读方式,你可能会运用到略读和跳读的技巧,甚至只花了一个小时而不是一个月就读完了一本书,这时候,其实漫长而又无效的阅读时长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再看读完一本书记不记得住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任何不设定目标的阅读行为,就是无意义的随机漫步,哪怕是随手翻书,为了愉悦或为了打发时间其本身也就是阅读目标,只是我们在平时可能并不一定能够主观感知到而已。
因此,阅读的效用,首先应该定义的是对你而言需要实现什么效用,是快乐的效用、还是职场问题的效用、还是生活问题的效用,只有当你有意识的具化你的效用内容时,阅读才可以成为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好帮手,而且是性价比极其高的帮手。
拓展阅读: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李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