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感知和认同

作者: 伈漪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5:40 被阅读15次

      边缘型人格的“分裂”可以理解为“非黑即白”。即“你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你要么爱我,要么恨我”,中间是没有任何灰度的。他们缺乏连贯的、稳定的自我认知感,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调整自己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同时还会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空虚感,他们通过人际关系的操控性、自杀或者自伤获取关心,从而缓解内心矛盾的痛苦,同时也因为他们失控的行为对别人带来困扰,而深陷内疚感之中。

寻找自我感知和认同

一、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边缘者

      1、 成长中的创伤经验:早年被家暴、虐待、性侵等,研究发现,在幼年的性虐待经历与之后发展成边缘型人格的可能性有很强的正相关;在与主要抚养人建立的关系中,没有体验到稳定感,往往是养育人高兴的时候对你非常好,糟糕的时候,就把你贬的一无是处,这让孩子没有办法建立自我认知,他们会疑惑“我在别人眼中到底是怎样的人”?这种情况下,通常抚养人自己本身也是具有边缘特质的;

      2、 存在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童年经历过和主要养育者的分离,在本该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阶段,他们体验到了孤独感和被忽略,往往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对被抛弃感到深入骨髓的恐惧,因此长大成人后,边缘者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避免那种可怕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3、 边缘者不是“幼年决定论”,有研究数据显示:不是所有的边缘型患者都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只有三分之一的边缘型患者在童年时期真的遭受过虐待,除了这种童年的成长经历以外,边缘型患者也具有遗传及基因造成的因素,例如直系亲属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那么自身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倍。

二、如果你身边有边缘者,如何和他们相处?

      1、提供稳定感:边缘者早年的创伤经历,使他们没法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他们的内心渴求一段稳定的关系,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如果身边有一个愿意陪伴他,和他一起面对不稳定性,理解他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奇怪的试探,只是为了确认自己是否会被抛弃?和他相处的时候,向他展示如何保护自己的边界,例如“勇于说“不”,但不害怕有人会抛弃或者离开他”;尽可能和他保持稳定感,积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我知道陪伴一个边缘者非常困难,如果你能理解他的痛苦感,而不急于解决问题,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2、保护好自己的边界,这是帮助他们的前提,如果在你们的关系中,过度的卷入,会使得关系陷入僵局,例如“在咨访关系中,遇到过来访者以各种方式挑战,想要突破边界,以确定自己不会被抛弃”,那么咨询师在面对威胁和诱惑的时候,应该以温和的方式传递,“虽然我现在没法见你,但不意味着我抛弃了你”;

      3、要拒绝,反复的告知对方你的边界在哪里,增加他的现实感;比如说“尽管我这次没有去接你,但是我很爱你”不要去试图去依顺他,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通过这种拒绝感,有助于建立他对你的信任感,无论他如何指责你,坚守你的拒绝可以带给他带来安全感,例如“我今晚不会再回你的短信,我明天会和你联系”,增加他的现实感;

      4、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三、如果自己是边缘者该怎么办?

      边缘型人格,只是一种人格,它不需要被“彻底根除”,但是边缘型人格带来的影响是可以被缓解的,如果边缘型人格特质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那么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目前辩证行为疗法被证明治疗效果显著。它会帮助边缘者重建皮肤,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而不被海啸般的情绪淹没而失控。同时你也可以去找身边信的过的亲朋好友验证下现实,如果你去寻找心理帮助,要努力和咨询师坦诚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表达感受的方式来替代忍不住的攻击语言,也许会有新的改变。

四、边缘者人格组织水平

      一个人的人格组织水平,打个类比,就是说一个人身体健不健康。这个人非常不健康、不健康、亚健康或者是健康水平。心理学家把人格组织水平分为:边缘性组织水平、神经症性组织水平和正常组织水平;

      1、神经症性组织水平:大多数人处于神经症性组织水平,内心冲突较少,虽有磕磕绊绊,但不会极大影响人际关系和生活水平,它有点像精神上的亚健康;

      2、正常人格组织的特点:

      1)整合的自体概念,与重要他人的概念:通过连贯的自体表达和能够反应自体连贯性的行为模式来传达自我认识,自体的连贯感是建立自尊的基础,他能从与别人的关系和社会工作关系中获得快乐,对自己是谁,如何看待自己,内心是确定一致的,在这个自我认知上能够发展出稳定的价值感,与人相处时,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也能够理解和容纳别人;

      2)存在情感体验的宽阔范围;情感体验丰富、有弹性,面对不同的人群和环境有复杂的情感,看待事物有一定的灰度,不会因为有太多的情绪化而发生失控的行为;

      3)存在已经内化的价值整合系统:系统的价值整合系统,往往是父母的价值观和经济,包括所处的社会文化下的价值观和竞技感,一个人内在的价值整合系统,往往是先从外部获取的,例如父母告诉我应该怎样,社会告诉我应该怎样,文化告诉我应该怎样,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整合发展出自己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有成熟的内化价值系统,他就不会将自己的价值系统和父母的捆绑在一起,不会因为不同,要求自己或者别人改变,能够尊重别人的内在价值系统,虽会互相影响,但又彼此独立。

      3、 边缘型人格组织水平的特点:

      1)身份认同感混乱:心理学家认为,为什么边缘型人格组织水平的人会出现病理性的人格结构是因为他们在非常小的时候,与主要抚养人的关系,没有走到好和坏整合的那一步,大部分的人在和抚养人的关系互动中,能感觉到例如“妈妈是好的,有时候她不会满足我的需求,我会失望,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有局限的,”但是对于边缘水平的人来说,这种早期强烈的好和坏的感受留了下来,她对自己的感觉及对身边人的感觉都是忽好忽坏的,整合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看到一个事情好的部分,我也允许自己看到不好的部分”,边缘水平也没有办法整合这种矛盾感,没有办法意识到矛盾之处,这对一个人如何体会这个世界、体会周围人带给他的感受,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边缘水平会处于易变、焦虑、冲突、人际关系混乱之中,在两极之间摇摆,没有灰度;

      2)使用非常原始的防御机制;在适应周围环境的时候,一个成人使用的是非常婴儿的手段保护自己,这个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而非经过思考作出的防御模式,例如“一个孩子问妈妈要糖吃,妈妈不给,于是小婴儿在那一刻会觉得妈妈是个坏妈妈”,这个就是原始的防御机制,我不愿意面对那种被拒绝的痛苦感,于是将自己坏的部分投射在妈妈身上,他们认为“我吃不到糖是因为妈妈坏”,而更成熟的防御模式是“尽管我很生气,很想要,可能世界是有限的,妈妈担心我蛀牙”,边缘水平会用分裂的防御模式,将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彻底分离 ,例如“他会说我现在这个老板特别好,好极了”,一般人如果有一个理想化的客体,那么他必然会有一个极坏的客体,这是他们保护内心世界的方式,他们将心中两极的摇摆投射到外部世界,一方面保护自己内心理想的部分,一方面要杀掉自己内心坏的部分;

      3)现实检验能力很脆弱;边缘型人格有基本的觉察和认识外部的能力,但是情绪波动的时候,认识世界的能力就会变弱,尤其是在压力情况下,更容易退行到偏执型人格的特征中,即非黑即白,在那个偏执的幻想里,情感左右一切,当他们感觉安全时,走出偏执的状态,他们又会恢复现实检验的能力,只是这个能力很不稳定的,

      4)人际关系糟糕,他们的内在现实是歪曲的,一眼一世界,每个人自己脑袋里面都编织着一个能说服自己的故事,而在边缘者心里面他主要经历的感受都是负性情感,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面。

      边缘者的情绪就像没有皮肤的保护,轻轻触碰都是极大的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自我感知和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