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催眠体验中,潜意识送出一条信息说:“抑郁的本质是无法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如果不能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生命像是受到了禁锢,这样生命力就会流逝。就如弗洛伊德说:“在抑郁状态下,人们会认为自我正在消融或毁灭。”(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P246。)
Abraham说:“早年的丧失体验是个体产生抑郁心理的基础。”婴儿期被过度满足或遭受剥夺,如过早地断奶,或者早年遭遇过超出了应对能力的挫折或丧失的人更容易抑郁,所以抑郁与原生家庭的生长环境有关。
怎样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抑郁,使其无法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抑郁症是否有生物学上的遗传,至今还未能准确评估,也无法测定抑郁症在亲子关系中的代际传递方式。
1,父母患有重性抑郁症的家庭。
当孩子对有严重抑郁的父母提出正常要求,会使自己感到愧疚,认为自己的需求会令父母疲惫,而压力自己的正常需求,会发展成讨厌自己的正常需求。
2,早年丧失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人的家庭。
孩子很容易将失去的亲人理想化,同时将对亲人的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因此深深内疚的痛苦中。
3,母亲不能很好的面对自己分离焦虑的家庭。
母亲面对自己的分离特别割舍不下,要么牢牢抓住孩子,让孩子产生内疚,说“没有你我会很孤独”;要么为了避免自己伤心而推开孩子,说“你就不能独立一点”。
前一种情形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独立会伤害母亲,后者则开始讨厌自己自然的依恋需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某些部分是不受欢迎的。
4,对孩子无法理喻的真实事件,父母视而不见;或者对孩子需要对他们的自我判断和道德评判进行指导时,置若罔闻的家庭。
小孩子的世界非常单纯,绝对,遇事只分好坏。小孩子都会有全能幻想,会觉得自己是超人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如果搞不定就是他们自己不好。
5,忌讳表达哀伤、痛苦、等负面情绪的家庭。
家庭中如果忌讳表达负面情绪,并认为生活就应该这样,反复阻止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特别是对过世亲人的哀伤,最终令孩子误以为错在自身。甚至有时候孩子会有强烈的愿望,要去保护情绪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伤。他们会认为负面情绪是一种危险的感受,需要被安慰也是一种难以启齿的要求。
6,以道德观斥责孩子需要安慰的需求。
在孩子哀伤、痛苦等情绪低落时,父母没有给予情感的支持,而是斥责孩子这样是自私自利,自我放纵,甚至冷嘲热讽,都会让孩子隐藏自己的脆弱,并憎恨自己的柔弱。
7,父母过度严苛的家庭。
过度严苛,会在情感上导致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形成抑郁倾向。
孩子如果觉得自己不好、内疚、憎恨自己的缺点与柔弱,都会让孩子放弃自己的正常需求,这样生命就不是本来的样子了。自己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导致抑郁。
造成抑郁的因素不胜枚举,其实家庭氛围无论是充满爱意,还是包含仇恨,都有可能孕育出抑郁之果。当下社会的错综复杂,似乎天生就叫人无所适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