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因聪惠 祸起多才
“芸”,他这样亲昵的称她。她就是《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沈复笔下那个聪慧多情的女子。
她生于1763年2月,名陈芸,是沈复舅家的表姊。长沈复十个月。13岁那年,沈复随母省亲,一见芸而钟情,便念念不能自拔,遂央求其母,两人缔了婚约。17岁的时候嫁作了他的新娘。从此开始了一段凄美缠绵的动人故事。
在封建王朝,沈复和其表姊陈芸的婚姻显然是幸运的。虽然他们的结合也得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亲相爱是真心的,甚至可以说是自由的恋爱。这是他俩婚后之所以能够始终相敬相惜的重要基础。
两人虽然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但却始终充满了坎坷。可以说是一对苦情鸳鸯。最终芸仅40岁便郁郁而死。这是陈芸之殇,更是时代之殇。是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离合悲欢的真实写照。
芸生而蕙心兰质,幼可识文断字,后在沈复的熏染下,并能渐通吟咏。她于新婚之夜读《西厢》入迷,在沧浪亭畔与沈复联句,在萧爽楼参与沈复众友之间的考对游戏,都显现了她的雅致与才情。而她对于学诗的议论,说“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不仅见解深到,更是她性情优雅有逸趣的反映。她于艰辛生活中既能苦心经营,又能不为繁心琐事所拘囿。常苦中作乐,游湖赏月、吟咏远眺。她娴于女红,幼时以刺绣竟能供给家用。在艰难竭蹶当中,以其羸弱之躯强绣《心经》以补贴家用,更是让人疼惜不已。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另外一位聪明的女子晴雯。晴雯病补雀金裘,是红楼中一等俊秀的女子。而晴雯终遭人嫉妒被害,成了《芙蓉诔》祭下的亡灵。陈芸亦一绣《心经》而不起,终也命丧惹人惜!真乃天妒红颜啊!
沈复在写《坎坷记愁》时,开篇即议“女子无才便是德”,真是他的心声吗?或许是,又更或是无奈之叹!沈复岂不知淑珍若无才,又怎是他的芸娘啊?无才便无趣,便无心会,无灵犀。蠢蠢一愚妇,又怎会得其青睐?又怎能生而相惜死而相念呢?所以若时光倒流,纵使再返幼时,沈复仍不会择无才蠢妇而弃其心之所爱!
陈芸的悲剧始于一封信耳。陈芸代写家书给在外游幕的翁亲,后沈复的母亲怪其述事不当不再让其代谢,由此生出误会,并从此失欢于长上。这是陈芸夫妇悲剧的真正起因。这难道是因“女子有才”而起吗?实在可笑!陈芸将死时袒其心迹说:“满望努力做一好媳妇而不得”,恐怕这才是她一直耿耿于怀的心病。封建时代做儿媳的时时谨小慎微,竭力讨好翁婆,一旦失洽便终日胆颤心惊,这种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的感觉,恐怕我们现在很难体会。但沈复的父亲就因这写信的小事终究还是怪罪下来,竟专门派人持信“斥逐”,致其夫妇终有家不能回。幸有沈复转圜护佑,芸终不致因此而遽死。
呜呼,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