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的核心是:关系,即命运。前文是内在关系模式,和内在关系模式是如何影响当下关系的,这里来分享,如何使用“内在关系模式”理论,去构建健康的关系。
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
95年的大学毕业生,去了广州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职务是老板秘书。那一年这个企业招了十几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很稀奇的事,被当地媒体一再报道。
但有个问题,这企业老板,对十几个大学生的态度,有点奇怪,即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又对他们格外挑剔。动不动就说:你们这些大学生不过如此,还不如我们这些没文化的。
这位老板是小学文化,这样一说就明白了,这位老板面对大学生有自卑,而当发现大学生也不过如此时,又会去踩他们,好把自卑传递给他们。
这里有个观点:那些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比如自卑、自信等,我们很容易理解为,这是一种个人特质。但实际上,它们表达的都是关系,都要借助关系的框架才能准确理解它们。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比如自信,我们习惯说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但从逻辑上讲,是没有“a相信a”,这回事的,有的只是“a相信b”,所以自己相信自己这个说法,准确的意思是“自己的一部分相信自己的另一部分”。
用“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概念讲,自信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如果在童年时,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相信,他就会把这种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了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
同样的自卑就是“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倔强就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所以说,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这位民企老板,当他挑剔打击大学生时,就是将他内在的自卑,展现到了当下的关系中。
这时如果你是那些大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办?这位秘书的做法,特别值得借鉴。
一天她在办公室工作着,而老板抽着烟,喝着茶,翘着二郎腿,很悠闲,突然飘出一句话说:“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
这话真莫名其妙,你一个大老板和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说这种话干什么?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她听到这话时,觉得莫名其妙,立即有了被鄙视的感觉,然后迅速回了一句:“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听上去她顶撞了老板,伤了老板的自恋,但有趣的是,老板对她的态度,立即改变了,而且此后,一直给了她一份独有的尊重。
那么,这个对话中,发生了什么?首先是他们俩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之战。
任何关系中都有这种战争:我想把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你,你也想把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我。而且因为人类最本质的自恋,内在关系模式很容易有谁高谁低的问题,那么这种争斗中,就看谁最后占据关系的制高点。
然而一些地位明显有悬殊的关系,比如老板和员工,因为老板和员工,双方无形中都认为老板位置高的,所以老板很容易争夺这个制高点。
但这位秘书,在多数场合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意味着她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基本平等的,她的内在关系模式,成功地展现在关系中时,这种平等感会让大家感觉到更舒服。
事实和情绪
人和人在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论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这位秘书的回答就做到了这一点。她尊重了事实,老板的确比她挣的多得多,这个事实要尊重,所以她说: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
但老板传递过来的垃圾情绪,她驳了回去,所以她说: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需要说明:她当时完全是本能反应,并没有这样一个思索过程。她在一个充分被尊重的原生家庭长大,因此形成了平等的不卑不亢感,所以这种回复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她的成功经验,是可以被我们分析的,当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先理性地使用其中的逻辑,而一旦我们有了成功体验后,这个工具也就逐渐地,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故事结果是这样,一年多时间里,那些大学生都相继离开了这家企业,这位秘书也在一年半时离开,现在这家企业已经破产,秘书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生活得很好。
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构建平等的关系
武老师去武汉参加精神分析学界的大会,晚上和10来个同行一起吃饭,其中很多人都是学界的“大牛”。
坐在他右边的,是一位姓李的牛人,在他右边,是一位姓吴的前辈。据说这位前辈的实战水准是最高的,因此江湖地位很受尊崇。
而这位牛人提起,这位前辈总是称呼“老吴”还时不时拍一下对方的肩膀,后来知道这位姓李的牛人,是老吴的研究生。
武汉是国内精神分析最发达的一个城市,牛人们几乎一多半,是在武汉成长起来的,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曾奇峰。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的氛围,互相不以师生称呼,而是各种随意的称呼。
可能这是武汉精神分析学圈子之所以能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在这个圈子里混的时候,感觉非常自在。相反,无论是被捧着还是被贬低,武老师都会感觉不自在。
其实核心: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也可以换成“如何构建平等的关系”。
既然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做父母的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应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礼物了。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总结
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要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关系模式的结果。
当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抄后路”,也就是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是“破”。
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这就是“立”。
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但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人和人谈话时,必然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论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思考
人在童年,会形成自己和男性权威、女性权威的相处模式,在成年后,发展新的关系时,会自动地,把曾经内化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对方身上,一般权力、地位越高的人越容易做到这一点。
而如果我们处于被投射者的地位,其实就很难走出对方设置的这个框架。说个个人经历,这是个低难度,没有文中故事那么高难度:
一次想和一个朋友拉进关系,就下意识地诱导她,说出一些抱怨的话,然后和她一起抱怨,自然就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
我其实在把我心里的抱怨,投射到对方身上,而且是有目的的。而对方显然没有文中秘书这么平等稳定的状态,被我给同化了。
等到对方离开,我冷静下来,发现了两点:第一,我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会下意识地采用,一些心理学的招,用在对方身上,也就是我在想办法控制她,我在展示我的自恋;
第二,我一直都知道抱怨是坏事,只能说明,既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承受问题的坚韧,可是在那一刻,我下意识的就去做了,等到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错了。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当我想完这些之后,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原来我有卑鄙的一面,而现在想来,已经能接受了,发现自己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曾经有一段时间,感觉跟异性相处的很好,和同性相处不好,因为对方小气。现在想来大概率是因为,同性间有嫉妒和竞争,尤其是自己的嫉妒。
好的婚姻关系,都是势均力敌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地位、经济状况、外表等物质资源,还包括一个人的心理资源。
某些家庭,父母主要构建的,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权力关系。我们养着你,所以你是我们的附属品,你什么都得听我们的,我想你干嘛你就干嘛。
所以在有些人的心里是没有平等这个概念的,脑子里知道,但现实中没有体验过,因为没有体验过,所以不知道“平等”是什么样,应该怎么争取,经过很多次打击,才慢慢体会过来。
如何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关系?有句话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人家天生就明白的道理,而有的人要经历很多打击才能体悟到。所以父母真的爱孩子,就好好爱自己,把自己好好活出来,活出自我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心理资源。
有时不能理解,为什么遇到觉得比我强的人,会顺从ta;遇到觉得比我弱的人,又会很看不起ta。现在明白了原来想在关系中,传递一种自卑的情绪。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关系的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